婴儿说话、认物与识字、阅读同步发展,几乎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工具,这是亘古未有的新事物,它本身需要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社会也有一个宣传、理解、适应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现在都还处于迅速发展中,它们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加快发展的步伐。
十多年来,社会上的早期识字呈现出两种不良倾向,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并加以防止。
一种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思想谬误,即“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拼音文字万能论”“早期识字有害论”。这些“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可以理解,这里不再详叙和分析。
历史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而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早期教育逐渐揭开“神童”之谜,随着早期识字阅读的孩子成批培养出来,再死抱这些“论”就越来越没有必要了。
至于有的人一听说“早期识字”就头痛,认为这是片面的智力开发,是有害的死记硬背,是强迫学习,是增加儿童负担,是忽视品德培养,是破坏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一种成见。
还有人说早期识字是破坏幼儿教育大纲。其实国家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两个最高“法规”中明文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这表明,国家教育部门给了婴幼儿工作者重大原则下的充分自由。何况我们提倡的早期识字根本不需要“上课”,即使在幼儿园里进行,也是可以抛弃课堂模式的。
假如说幼儿教育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孩子就一律不许接触,那么有的孩子学钢琴,有的孩子学外语,有的孩子出国旅行,有的孩子学下围棋,有的孩子多认了几种颜色和图形,有的孩子学习计算机操作,有的孩子会认钟表,会背圆周率,会认地图,会种花卉等等,岂不都应当一律禁止吗?
另外,我一贯反对把智力开发与性格品质培养和品德教育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的观点。有人总以为充分开发智力就必然忽视了性格培养和品德教育,这是十分荒谬的。孩子的优良品质正是在多种多样有益的实践活动、生活游戏中形成的,离开了智力开发,实践活动怎么能孤立地培养性格品质呢?对婴幼儿来说,劳动是德育,也是智育,它使孩子聪明能干;识字是智育,也是德育,通过识字阅读,能充分发展孩子专注、仔细、认真、文明、上进、自信、开朗、友爱、爱憎分明的品格,乃至于萌发理想,这些不都是明摆着的吗?我们是德、智、体、美、劳统一、和谐、融合的全面发展论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