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灭脾胃之火
脾有火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胃有火主要表现在牙及牙龈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口臭、大便干燥。
牛黄清胃丸: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功效。可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
牛黄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
三黄片: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
新清宁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专家咨询用药原则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呼吸科吕英主任医师说,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加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如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小便发黄等。 她针对人们不同的上火症状,开出了“败火”药方:
咽喉干燥疼痛 可取菊花、金银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共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牙龈肿痛 可以服用牛黄上清丸,但腹泻、腹痛者不应服用,以免药中的“泻火”成分加重腹泻。
痰多咳嗽 羚羊清肺丸、黄饮胶囊药性比较平和,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或脾胃不和者服用。
口舌生疮 可选用黄连上清片、三黄片等药物,或外用西瓜霜。
便秘 春季常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治疗春燥引起的便秘,宜“润”不宜“泻”,可试用下列润肠食疗验方。取黑芝麻、核桃仁(研碎)各适量,炒熟后共拌蜂蜜,温开水冲调,每日适量服用。也可炒决明子15克,加清水适量,入沙锅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30分钟,滤取药液并调入蜂蜜少许,每日空腹代茶饮用。
由于春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在选择药物上也有所不同。
上火选药要分型
实火上蒸
此类人群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病人的口渴感非常严重,会不停地喝水。但喝过水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中医认为,这类病人多为实火上蒸所致,应选用一些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等。
阴虚火旺
此类人群的口干多不大严重,渴的感觉相对较弱,
喝水量也不多,喝水仅仅是为了润润嗓子,中医有个准确形象的描述叫“但于漱口,不欲咽下”。此类患者可选用金果饮、麦味地黄口服液、知柏地黄丸等进行滋阴降火、养阴生津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湿热口黏
还有一类病人除了嗓子干疼外,还伴有“口中黏腻不爽”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湿热上蒸、郁遏气机、气不化津、津不上乘所致。对于此类湿热口黏的上火病人,应当选用一些化湿的药物,如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