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心情是致癌“导火索”

04-30阅读:708大字

收藏文章
“越来越多经验和研究表明,心理因素贯穿于癌症发生、发展、康复各个阶段。对于癌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各


  “越来越多经验和研究表明,心理因素贯穿于癌症发生、发展、康复各个阶段。对于癌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各项治疗能得以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北京大学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心理专家卞清涛说。

  卞清涛说:“好比是患了癌症的人在河里,医生和家属在岸上,医生和家属的话无论多么正确,对于患癌症的人都不能感同身受。那些"抗癌明星"的话或是患着一样的病友互相鼓励效果会更好。”

  坏心情是癌症"导火索"

  一项调查发现,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病前曾遭受过负性生活事件的打击。如配偶死亡、夫妻不和、生活规律重大改变、工作学习压力大、子女管教困难、夫妻两地分居等。京、沪等大城市的一项398例胃癌配对调查发现,各地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胃癌患者都有经常生闷气的情况。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

  中医学认为“七情”的过度会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生癌症,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

  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提高癌症的发生率。

  与此相反,科学研究发现乐观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的张力,使免疫系统像忠于职守的哨兵,时刻监测人体的各个部位,一旦发现癌变苗头,便迅速聚集“各路人马”围歼。

  另外,专家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因此,良好的心态对于帮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癌症告知不可回避

  卞清涛说:“告诉患者患的病是癌症,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但也应该告知,除了患者应该享有病情的知情权外,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心理干预建立信任的基础。”

  卞清涛解释说,对于脆弱的患者来讲,医生和家属都是患者最信任的人,如果隐瞒告知病情,事情总会有“败露”的时候。患者对医生和家属会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将会严重影响医生和家属鼓励患者战胜癌症的效果;对于相对坚强的患者来说,不如实告知病情,使患者来不及安排今后的生活与未遂的心愿,容易产生“抱怨”的情绪,而“抱怨”情绪对于癌症的康复极为不利。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的病情需讲一定的方法。有经验的医生会采用分阶段告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