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骄傲的“职业”妈咪(二)

11-12阅读:71大字

收藏文章
   延伸阅读: “妈咪经理”的管理策略    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必定有一位能干贤惠的主
在否定、指责和教训之前,你一定要先问问自己:

  在这之前,我有没有提醒过宝宝,不要自己挤牙膏?

  在这之前,我有没有告诉宝宝,牙膏该挤多少?

  如果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错误的原因不在宝宝身上,而在管理者没能提供“培训和指导”。

  批评的同时要指明目标

  批评的目的在于改变员工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向着良好的行为发展,即符合公司企业发展目标的行为。所以,批评与否的依据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出于管理者心情的好坏。

  陆陆会自己吃饭了,而且他知道妈妈要求他自己吃饭。可是,为了看电视,他老是钻空子,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要阿姨喂。碰到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一句“以后自己吃”就过去了,可是碰到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陆陆就惨了,得接受好一顿训斥。

  根据宝宝的能力范围,给他制定一个努力目标,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同时得让宝宝明白这么做的道理。如果宝宝有能力完成却偷懒和耍赖,大人要根据双方事先约定的目标,有理有据地指出,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行为。

  大人的批评是为了让宝宝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便改正,不是为了让“管理者”借机发泄自己对“犯错员工”的不满,所以,批评的时候态度要冷静,批评的是宝宝的行为,不是宝宝,尤其要对宝宝进行再一次的行为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良好行为的建立需要大人反复提醒和指导。
 


  “又把杯子打破了?!下次不要再把杯子打破了!”

  “又把杯子打破了?!下次记住,拿杯子的时候要轻轻的。”

  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容易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行为。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