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名高考状元的家教奥秘

11-17阅读:508大字

收藏文章
高考状元,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的佼佼者,历来倍受关注。世人羡慕他们今天的成功,但更想探知他们曾走过一条怎样的成才之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正是这样
现,60名高考状元所接受的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家教方式正蕴含了专家们所倡导的现代素质教育理念。21世纪是知识创新世纪,创新精神是科学的主旋律,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许,选择家教方式的主动权还掌握在同学们父母的手里,但对“成才”的共同希冀,一定会让两代人之间找到心灵的契合点。因为,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成长环境,正是明天迈向成功的起点!

  南京高考“状元”之母谈
  昨天上午,去年高考南京第四名、现北京大学学生石洵同学的妈妈孙奕女士来本报接听读者热线,和众多高三学生家长交流了自己的家教心得。
  如何和孩子很好地沟通
  家长刘女士:快考试了,很想和孩子沟通,但孩子往往不愿意,有什么好办法?
  孙奕:和孩子沟通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她)做朋友。现在的孩子大都有自己的主见,父母首先要能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有沟通的基础。如果孩子的想法是对的,就要支持他(她);如果想法不是很合适,就要及时加以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不能采取强迫的方法,要有耐心。
高考目标要切合实际
  家长陆女士:孩子的高考目标很高,和他的实际情况不是太符合,我们家长有什么办法帮他?
  孙奕:面对这样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帮他调整好心态。对于成绩稍好的孩子,要能适当地帮他降低目标,这样可以减缓他的心理压力,确保考试时正常发挥;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要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不要只是幻想,要把目标化为动力。总之,高考目标的制定,应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前提。
题海战术因人而异
  家长夏先生:现在孩子快考试了,是不是要给他做大量的题目?
孙奕:要不要进行题海战术,因人而异。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让他养成分析题目、总结方法的习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于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多做一些题目,以便训练他的答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冲刺阶段,选择的题目难度要适中。
不要受“三模”影响
  家长于先生:孩子最近刚考完“三模”,感觉不是太好,“三模”的成绩对高考是不是影响很大?
  孙奕:不能这样说。因为“三模”说到底仍是一次模拟考试,只是对孩子这一个阶段的测试。对于考试的结果,家长首先就不能过于在意,要能够面对现实,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试试卷,帮助孩子再次查漏补缺,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在最后一个月有针对性的复习。
考前最好不要请家教
  家长王先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