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地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家长都清楚惩罚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但很多时候,由于家长的不冷静,家长感觉孩子的错误妨害了家长的利益或者给家长丢了面了,而不是因为孩子的言行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家长伤心、生气,于是忘记惩罚孩子的目的,采用过激的方法,使孩子感到家长惩罚自己,不是因为自己错了,而是家长生气,有火要发泄。? (2)惩罚要适度适当? 既然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孩子,那就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情况下,给予孩子适度的惩罚,让他们认识到违反规范是错误的,从而深化他们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所谓适度,法国人卢梭早在300年前就说过:“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例如,孩子不爱惜家里的东西,把家里的椅子弄坏了,那就让孩子站着吃饭,让他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例如一个孩子任性,动不动就摔东西,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他爱吃东西的愿望,把一个玩具摔了。那就告诉他,两个月之内不给他买新的玩具,如果不承认错误的话,那就一直到他承认错误为止,让孩子感到他确实需要这些东西,要爱惜这些东西,同时也认识到父母的惩罚是公正和合理的,是因自己的不良行为引起的。? 所谓适当,有如下几个意思:? 一是不能妨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不妨碍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舍得让孩子吃些苦,例如罚站,反思自己的错误,限制孩子的某些自由和权利,例如不准玩游戏机,不许看电视,不许外出活动;再例如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去抄课文或者采用冷淡的方式,在某一段时间内不和他说话,使他感到孤单等。? 二是在惩罚孩子之后,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正面教育,让他真正认识到是自己的行为错了,让他甘心受罚。而不能让孩子有“你不是打我、骂我、罚我了吗,那也就抵消了我所犯的错误,我的心理也就平衡了”这种不正确的想法。? 三是惩罚要及时,孩子有了错误行为,给他惩罚,使他明白是由此事错误而受罚;比如与来家做客的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就需要及时让他闭门思考。而不能等到此事过后,孩子已经心平气和地干另一件事时,家长才想起前一件事对孩子惩罚,使孩子弄不清受罚的原因是与小朋友争吵,还是现在又犯了什么错误。? 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表扬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运用得当,无论是批评惩罚还是表扬仇恨情绪的滋生。 |
为了不让宝宝看电视,宝爸做出这个举动,引众人夸赞
家庭教育 04-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