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葛优上小学时,葛存壮经常嘱咐他:“要听老师的话,功课要做好,要和同学搞好团结。”孩子上中学后,他总和儿子谈话,那时学校组织拉练,葛存壮就叮咛葛优要不怕吃苦,积极上进,其教育全是正面的。后来,葛优到农村插队劳动锻炼,作为父亲的葛存壮仍未放松对儿子的“口头”教育。葛优一回家,他总是不忘提醒儿子,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好好干活,要和乡亲们搞好关系……葛优几乎是伴随着父亲的“谈话”而成长的。
对于已成名的儿子,葛老现在一旦发现葛优的毛病和不足,仍不会随便地放过,总要和儿子好好“谈谈”,直到儿子知错改了才行。“优子,你看到人怎么不叫人啊?”“我回来时,人家正低头修车呢,根本就没看见我。我叫人家,不是打扰人家吗?”“那也不行,没看见,你也要叫人家,这是起码的礼貌。”“行,下次一定叫,行了吧?”
也有值得反省的事情
葛老也说出了自己一直觉得很内疚的一件事情。他告诉记者:“文革期间,我们全家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当时家里养了一只小猫,葛优非常喜爱小动物,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就只顾逗那只小猫玩儿,作都忘记做了,一门心思放在小猫身上。提醒过几次,都没效果。一怒之下,我就把那只小猫给扔掉了,葛优当时很伤心。事后,我也觉得自己的这一举动太粗暴,伤了孩子的心。我就诚恳地找儿子谈话,‘爸爸把你心爱的猫扔了,这样做不对。但你玩猫玩得太野了,影响了功课,这也不好!爸爸会再给你要一只猫来,不过这次不能玩得忘了学习’。之后,我花尽心思四处打听找小猫,想尽快满足葛优的心愿。但是,最终也没有能给葛优找到一只小猫,现在想想还觉得对不起他呢。所以,天下为人父母的,尽管都是出于爱孩子的心理,一门心思地觉得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有时候,也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分析,究竟怎样做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