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森林》
作 者:王一梅
绘本介绍:
蜗牛生活在草地上,那儿是他的森林。可是,兔子来了,说蜗牛的森林里最高的草才过他的靴筒。蜗牛去了“真正的森林”,那是大象的森林。可是,巨人来了,说大象的森林里的树就像才过他膝盖的小草。
蜗牛有蜗牛的森林,大象有大象的森林,巨人有巨人的森林……那么,究竟谁的森林才是“真正的森林”呢?大象的森林吗?当然不是。巨人的森林吗?也许还不是。
其实,“真正的森林”在每个人的心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和背景,判断事物的标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才能够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了解了这一点,究竟谁的森林是“真正的森林”就根本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适合自己的选择,拥有自己的森林。
蜗牛的远方
山东济南老花匠绘本花园郑健
有一只蜗牛,安然地生活在一片草地上——他觉得这是他的森林,他的世界。直到有一天,来了一只见多识广的兔子,兔子说,森林里长满着高大的树木。于是蜗牛背着自己的一切(背壳房子)去寻找真正的森林。他来到了大象的森林,那可是我们眼中真正的森林啊——但却是巨人眼中的笑话。最终蜗牛回到了那片草地,安安心心地留了下来。
封面上兔子的神情,让我的耳边响起了时下到处被吟唱的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记起年少的时候,自己曾经那么信奉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有读过很多的书,到过很多的地方,见过很多的人,才可以真正成长起来。后来我学会了一句更精炼的话: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若阅人无数。年轻的我们,总是要到远方去,“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那一方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的生命丰盈起来。
然而蜗牛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草地,蜗牛回来时,兔子“简直惊呆了”!兔子与蜗牛,让我想到了彭端淑笔下的蜀鄙二僧。他们眼中的远方,大概就是南海。
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而贫者侍一瓶一钵,“越明年,自南海还。”作者论点:“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千里之外的远方,终是要始于足下的。兔子,除了惊呆,也该“有惭色”罢!
我喜欢最后的结局:闯荡过后的蜗牛安安心心地留在了自己的森林。没有人知道他走过多少路,吃过多少苦——但这是生活的滋味,永久地封存在他的生命里,让他沉静,让他淡定与从容——
“天空不曾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