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女排12年重新夺冠的她,竟然是这样的麻麻

08-23阅读:231大字

收藏文章
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经历4局苦战,最终以3-1战胜实力强劲的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经历4局苦战,最终以3-1战胜实力强劲的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郎平和队员激动相拥

我们今天看到的郎平,总是云淡风轻,赞誉或诋毁,她从不回应,多紧张的比赛,她也从不慌乱,“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她说。

球场上多强大,作为妈妈就有多笨拙

虽然战场上是常胜将军,郎平在妈妈这个角色上,却显得有点笨拙。

1992年,郎平与前任丈夫在美国生下了女儿白浪。三年后,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事业上风生水起,但长期不在女儿身边,却让她与女儿渐行渐远。

因为时差,她每天都要到深夜再给女儿打电话,女儿受不了,对她提议,“妈妈你到麦当劳工作吧,这样我又可以见到妈妈又可以吃麦当劳了。”

▲郎平和女儿白浪幼时

很快女儿12岁了。孩子的成长不可逆,如果她再不接受美国排协的邀请,再过一个4年周期,女儿就是16岁了。

到了美国,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一个小时飞机母女俩就能见上面,还有不少假期能一起过。但长期异国,母女俩的思想观念早已不同。

郎平开车送女儿上学,问女儿在学校表现,没想到女儿反应激烈,指责妈妈“不信任老师,更不尊重自己的隐私”。

郎平一听就火了,“我没打你、没骂你,关心爱护你有错吗?我是你妈妈,少跟我谈什么隐私!”

女儿也生气了,“以后上学放学我坐校车,你不要再接送我了。我郑重宣布,我已经长大了。”

此后好几天,郎平和女儿陷入“冷战”,两人不说话,实在要交代什么重要事情就写小字条。

直到一天早上,郎平起床后发现自己出差拎的行李箱放在了客厅的沙发上,上面有一封女儿留下的信:

“妈妈,我真怀念以前的日子,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好想你,你回来住几天也从不管束我,可是现在……妈妈,你什么时候还出差呢?”

捧着女儿的信,郎平心里格外酸楚。她意识到,自己与女儿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郎平决心调整自己,女儿喜欢打篮球,她就带女儿去看姚明比赛,还透过姚明拿到了科比的签名,把女儿高兴坏了。

她也开始有意给女儿留出个人空间,收起自己“国家队主教练”的架子,她主动和女儿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

有次在家,女儿突然问,“妈妈,咱这家太大了,你什么时候结婚?(当时郎平已和前任丈夫离婚许久)”

当女儿问及她的择偶要求,郎平还真的一五一十地和女儿认真聊起来,只要会做饭就行,要有幽默感,大家交流起来开心就可以。

女儿还把这些认真地记在小本子上,时刻替妈妈关注身边的适龄男士。

▲郎平和女儿白浪一起搞怪

为和队员聊得来,参加派对学唱摇滚

2006年初,郎平第一次率美国女排出征世界锦标赛。世锦赛的对手都非常强大,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美国队充其量是杂牌军。

郎平正在气头上,她指着那位队员说:“你们不要脸可以,我可不想丢人现眼!现在,你们都给我出去,绕着场地跑20圈!”

结果,一名队员站起身,白了郎平一眼,然后径直离去。其他队员也纷纷起身,吹着口哨不辞而别。这让郎平很不解——这是体育竞技,还闹什么情绪?

后来还是女儿给她上了一课。白浪酷爱打篮球,经常在周末组织篮球比赛,对手不分性别、年龄,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只要有空,郎平就去学校看女儿打篮球,让她意外的是,这些尚未成年的业余选手训练起来非常投入,跟教练的关系也很融洽,比美国女排的训练像样多了。

郎平忍不住问女儿:“你们打篮球也没人发工资,怎么那么起劲儿呢?”

女儿说:“平等、自由、快乐,这是全部秘密。教练就是我们的朋友,他奖励我们冰激凌,表现好的队员还可以到他家参加家庭舞会呢。”

女儿接着向郎平建议:“妈妈,您真该跟我们教练学习学习!别一天到晚拉长着脸,那个样子,队员能喜欢您吗?”

从此郎平一改自己“铁面教练”的风格,主动邀请当时美国女排队员到她家里吃饺子,平常训练中,郎平也更多用微笑和鼓励代替批评。

本次执教中国女排,她也开始懂得和这群90后姑娘“迂回作战”。

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

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的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白粉,发红包。如果自己晚上饿了,她就吃方便面

▲半决赛后,郎平搂着本次争议最大的选手19岁新秀龚翔宇

除了排球外,她也会尽量和球队中的那些女儿们聊天闲扯,“其实要说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

场下她们会聊网购、游戏和电视剧,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尽量去理解。”她也不忘经常逗逗这帮女儿。


她是这个焦虑时代的一股清流

这几天,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一路过关斩将,国内关于“女排精神崛起了”的舆论铺天盖地,郎平的回应有着难得的淡定和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比赛,就把我们抬得很高。”

淡定、专注、低调,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关键词,对应今天的焦虑、贪婪和浮夸,真可谓一股清流。我们需要这样的国民女神,也不只为扬我国威,更为勉励自己、勉励孩子。

伴随着决赛中女排辉煌夺冠,郎平注入到女排中的“铁榔头精神”,已经扩散、注入到了更多家长和孩子心中。

END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