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吵架,孩子就特别“懂事”,这种懂事的孩子更倾向于对自己情绪的“压抑”,承担着敌意的重担和消极的情绪,攻击自身,又不能表达,表面上看是懂事的,其实却是一种内伤。
吵架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不可否认,吵架对孩子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担心在孩子面前的吵架会给孩子埋下情感心理的问题种子。更有研究指出,6-12个月的婴儿即便在睡着的时候,大脑都会对愤怒的语调有所反应,会变得更敏感。
为人父母得学习如何“吵架”
假如一个先生不停地贬低他的太太,那么他们在一起的话太太就可能看起来很悲哀或者不开心。如果彼此结婚很久了,那么即使他不在,太太的表情也会看起来很哀怨。孩子很快就会明白这个关系:父母也有可能是蛮不讲理的野蛮人,用蛮不讲理的方式去对待人。因此,表面上看似“懂事”,抑或“暴力”倾向,都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防御和抵制。
学习如何吵架,和管理如何争吵
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让事情演变成和配偶互相大吼大叫或者拳打脚踢的地步。不管是不是真的隔离了孩子,孩子都会很敏感地学习到这些肢体冲突。当你察觉双方的讨论即将演变出难以控制的时候:告诉对方,你需要冷静一下。等到双方都可以坐下来理性讨论的时候,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如果你觉得非常生气和难受,可以告诉对方,等我没那么激动的时候,大家继续刚才的话题 你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去房间冷静一下。不管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对于“争吵”的态度:当父母之间面临必须小心处理的情况的时候,就要立刻停战。这很难,但必须得学。
有些初入社会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偶尔被人背后责骂“不懂事”,原因是根据他的生命长度、充实程度,他就该“懂事”了,不懂事才显得幼稚、浅薄。 而所谓“特别懂事”的小孩子,其实不就是比别人多经历、多体验、多感受得来的吗。 只不过,这些“多”,其实有很大可能是外界(包括父母)强加给他的,非理性的。这也就是大多数人反对小孩子“懂事”的原因,因为每个人都有条必经之路来长大——孩童时期的学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