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演戏之外太低调了!他对低质量的社交深恶痛绝并总是直言不讳:拍完戏,别人都出去喝大酒、吹牛,他只有一句:“没事别找我啊”,转身回家;他反感没营养的采访:“一生当中说的废话就够多了,不能再让观众听到这些化过妆的话”;不上真人秀,不炒作自己的私生活:“台上已经是在演了,台下就免了吧。”……在他心里,还有比出名更重要的事:回家,陪陪女儿,做一个好父亲。 人前,陈道明是万众瞩目的艺人。但在女儿面前,他是万般“讨好”女儿的爸爸,为了女儿,他捏糖人、捏面人、亲手缝制手包,简直成了个“手艺人”! 按照常理,女儿总是和爸爸最亲近。但陈道明孤傲高冷的性格,让父女间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他伤透了脑筋,用尽了办法来缓和,效果甚微。

女儿13岁的时候,陈道明就把她送去英国留学。在国外,女儿没抵住名牌的诱惑,心里开始浮躁起来。察觉女儿的心思,陈道明在去法国时,特地到LV店里买回一块皮革。他仿照当时最流行的款式,亲手缝制了一个包送给女儿。不明就里的孩子拿过来,看了看,又漫不经心地把包放到一边。父亲问她为什么喜欢LV,小姑娘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质量好,款式新,手工定做……陈道明一脸严肃,告诉她这个包就是LV的皮革,纯手工打造,最新款,“你看中的不是包,而是包上的logo。”女儿满脸通红,自此再没追逐过名牌。 以当时陈道明的收入,是足以支付女儿向往的奢侈品的。但他愣是化身“裁缝陈”给女儿上了重要的一课。 从“糖人陈”到“面人陈”,再到“裁缝陈”,这是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 陈道明平日深居简出,不参加应酬,不论别人是非,工作之外,就待在家里,给妻子做做包,给女儿剪几身衣服。其实,他的业余爱好十分丰富:年轻时就弹得一手好钢琴,还会拉手风琴、吹萨克斯;中年后迷恋绘画、书法;喜好切磋各种棋艺;还有一个梦想是写出好的杂文……但是,做“匠人”,给最爱的人做东西,更是他一种独特的爱的表达吧!

常有人说:女儿要富养。但这个“富”却不是金钱上的富,而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投入的时间、耐心、用心和爱心。父亲的爱对女儿更是内涵的滋养,这份“富足”使孩子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陈道明的“匠人”心,是一颗淡泊的做人从艺的心,也是一颗满含父爱的温暖的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