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我们需要和孩子了解的小知识

10-31阅读:341大字

收藏文章
有种玩具,一打开就会跳出一个小丑,我想知道它叫什么,但没查到。直到前几天逃逃告诉我它的英文叫“Jack-in-the-box”,同时他也表达了一个疑惑“为什么英文老是和Jack过不去?”

有种玩具,一打开就会跳出一个小丑,我想知道它叫什么,但没查到。直到前几天逃逃告诉我它的英文叫“Jack-in-the-box”,同时他也表达了一个疑惑“为什么英文老是和Jack过不去?”因为刚好我们这几天为万圣节制作的南瓜灯叫Jack-O-lantern,他读的绿野仙踪系列小说里有个角色叫Jack Pumkinhead,最近玩的一款桌游也叫Mr.Jack。

那么,Jack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全世界的语言都一样,想要弄清楚还真得回溯到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借着逃逃的这个疑惑,也正好赶上万圣节,我们这期就一起来聊聊关于Halloween的历史,各位粑粑麻麻,除了做南瓜灯和参加trick-o-treat派对凑热闹,还可以跟孩子聊聊这些哦,想象下他学会后和小伙伴们显摆的得意样子,“hey, 你知道吗?万圣节是这样来的…”

Halloween不是“万圣节”

Halloween是Hallow’s Eve的缩写,意思是“万圣节前夜”,其实真正的万圣节是11月1日。两千多年前,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他们认为万圣节的前一天是夏天结束,冬季正式开始的一天,所以10月31日这一夜也非常特殊。

逃妈小tips: 建议给孩子讲历史时最好在地图前,因为历史地理总是分不开的,讲到这里我就让逃逃在地图上找爱尔兰的位置。这时候,孩子的问题又来了,比如欧洲的节日,怎么跑美国去了?这时粑粑麻麻就不得不搬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了,但发散后别跑题太远哦!

Costume不是为了吓人

当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万圣节前夜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亡魂能获得再生的唯一机会,活着的人当然惧怕亡魂来夺生,于是就把自己也打扮成妖魔鬼怪,让鬼魂认为是同类,不来骚扰,而不是为了吓别人。这就是Costume(万圣节各种搞怪服装)的由来,不过现在已经成为欢乐的代名词了,小朋友们就是穿着这些古灵精怪的Costume去挨家挨户Trick-or-Treat (不给糖就捣蛋) 。

逃妈小tips: 我让逃逃想一下中国人遇到不好的东西,有什么传统?他想到了“年”,我们放鞭炮赶走它。我逗他说,看,咱中国人在恐惧下总是积极面对,而不是把自己也扮成“年”同流合污。逃逃听后觉得很有趣,也学会了如传统、积极等比较抽象词汇的含义。

Jack-o'-lantern原来不是南瓜做的

刚才提到,为什么南瓜灯叫Jack-o'-lantern?传说古代爱尔兰有一个名叫Jack的人非常吝啬,因而死后不能上天堂,更糟的是他还捉弄魔鬼,也进不了地狱,只能提着灯笼四处游荡。于是,Jack便成了游魂的代表人物。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芜菁(Turnip)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Jack,这就是Jack-o'-lantern的由来。爱尔兰人迁到美国后,开始用南瓜来进行雕刻,因为在美国的秋天,南瓜比芜菁更充足。我想,除了更加丰富之外,南瓜更容易雕刻,颜色更秋天更喜庆也是后来流行的原因。而如今,Halloween被商家们充分开发,把这个鬼节变成了一个喜庆欢乐的节日,各大服装、饰品、糖果店都人气爆满…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圣诞节消费最多的节日。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