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说:这些黑锅我不背!!!我想静静!!!
孩子到底要不要补钙?
回答一句话:不用补钙!!!
这是一个儿童补钙产品的广告,写了缺钙的6种表现。看完之后吓坏了,真是什么都能跟缺钙挂钩。写广告词的小编,能不能专业点,我敢说,同样的六大症状,换成缺“锌”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广告商们你们是不是缺“心”!!!
“钙”是婴幼儿发育中重要的微量元素,然而又是所有微量元素中最“憋屈”的!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常听说吧,但凡孩子有点解释不了的问题出现,就会被别人说成是,缺钙。
为什么不需要补钙?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明确的摄入标准。根据其《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而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公布的全球婴儿配方奶标准则显示,每1000毫升配方奶应含330~940毫克钙。
我国卫计委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第二十六条也专门指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也就是说,婴儿出生后0~6个无论是母乳喂养、奶粉喂养还是混合喂养,都不需要补钙,但是要补维生素D。因为母乳中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奶粉喂养每天不到800ml也需要补充,因为钙是够了,但是没有维生素D,钙不能被吸收利用。
*公众号搜“维生素D”有具体补D的量和方法*
6个月以上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辅食+奶的搭配也可以保证钙的来源充足。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钙?只有一种情况下,需要额外补钙,就是奶量摄入不足。美国儿科学会认为,有的孩子由于疾病原因,钙摄入不足,有的家庭因为吃素,孩子吃不到蛋类或者奶制品,这时候不能摄入足够的钙,需要额外钙剂,吃素食的婴儿同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B2等。
为什么不能过度补钙?为什么不需要常规补钙。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钙,还需要其他的同样重要的微量元素,比如铁和锌。
钙,铁,锌这三个微量元素都是二价阳离子,它们在胃肠道吸收的过程中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如果饮食均衡,钙铁锌都能够被正常吸收,既不会缺铁,也不会缺锌,更不会缺钙。但是如果过量的补钙,就有可能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素的吸收,而且容易造成便秘,还有可能增加肾脏负担。
长时间的过度补钙,可能会引起缺铁或者缺锌,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补”。
在国际上,通常将婴幼儿钙摄入总量超过推荐量的50%,看成是过度补钙。美国的研究者曾专门进行过一项3~5个月婴儿过度补钙试验,在试验里,补钙组日均摄入量高达正常标准的4倍(约每天1700毫克),对照组正常摄入量为每天470毫克。9个月后,结果显示,补钙对婴儿血钙、尿钙和铁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上,所谓”缺钙“的这些症状,也就是说平时经常说的易激惹、盗汗、睡眠不安等,都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儿摇头。通俗讲患儿有睡眠不安、爱哭闹、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摩擦,出现枕秃(枕秃不是特异性症状,正常婴幼儿因为摩擦也会出现枕秃)。
婴儿出生15天后每天需要补充400IU维生素D,1岁以后每天需要补充600IU维生素D。如果婴儿出现早起的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儿摇头等现象,不能作为诊断标准,血清25-(OH)D3水平的检测最准确。血生化(碱性磷酸酶)和骨骼X线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确定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需要大剂量服用维生素D进行治疗,补充钙只需要从膳食中的牛奶、配方奶、豆制品补充钙和磷,只要足够牛奶(500ml)就不需要补充钙剂,仅在有低血钙表现、严重佝偻病和营养不足时需要补充钙剂。
如何判断缺钙?
(不同年龄钙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和每天需要的摄入量)
一、孩子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钙?
-
0~6个月钙的推荐摄入量是200mg/每天,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都可以满足;
-
6~12个月钙的推荐摄入量是260mg/每天,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都可以满足,辅食中也能摄入钙;
-
1~3岁钙的需求是500mg/每天,推荐深入量是700mg。奶和辅食是主要钙的摄入途径。
只要每天摄入足够的奶量,完全不缺钙!!!
二、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都不能判断婴儿是否缺钙。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生长速度非常快,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骨头在生长的同时钙在不断的沉积在快速生长的骨骼上,所以骨密度低不能一定认为是缺钙的表现。
微量元素的检查,各个医院有不同的检测方法,采手指血,耳血,甚至还有用头发化验的,误差非常大,最准确的是静脉血查微量元素,但是里面的钙的值还是不能参考。因为这个值是血钙的值,钙会在血和骨中相互转换,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补充”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
三、判断婴幼儿缺钙较好的参考标准是:
首先根据营养师对婴儿日常膳食的分析,钙摄入量在推荐量的70%以下;其次是具有如骨钙化不良、X-型、O-型腿等佝偻病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显示缺钙;最后是排除维生素D缺乏。
关键在于,上述三点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判断可能缺钙,而轻度的钙缺乏往往难以通过检查发现。
“很多医生和营养师误以为,只要一项符合就是缺钙,因此大部分婴幼儿到了中国都会缺钙的。“至于枕秃、盗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现象,它们与缺钙绝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这种误解大部分来自错误的经验。”
过去的人饮食远没有现在丰富,所以很多孩子缺钙,但是现在的饮食种类,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人们的营养观念越来越强,孩子的饮食非常丰富,基本上很少有孩子不能满足奶的摄入需求,所以第一条,钙摄入量在推荐量的70%以下,很多孩子都不符合。所以补钙的重点要转移到是否维生素D的摄入充足。只有维生素D摄入充足,钙才能够被吸收。
哺乳期的妈妈需要补钙吗?2010年,对冈比亚妇女的研究表明,在对日均钙摄入量300~400毫克的妇女,以每天1500毫克的标准进行孕期补钙,结果产后母乳钙含量、婴儿骨密度及身长体重等,均无明显差异。在对日均摄入量极低、仅为每天288毫克的冈比亚哺乳期妇女,以每天714毫克的标准进行补钙,在8~78周的哺乳期期间,乳汁钙浓度及其变化与对照组也几乎完全相同。
另一项临床研究则显示,在基础膳食钙中位数为每天821毫克的哺乳期妇女中,以每天1000毫克为标准补钙,并不能预防哺乳期的骨质流失,而在哺乳期结束后,骨密度会以每月0.5%~2.0%的速度自然恢复。
解读一下这个研究,也就是说母乳中的钙含量是恒定的,如果哺乳期的妈妈饮食中摄入钙不足,为了稳定乳汁中的钙含量会动员哺乳期妈妈的骨骼中的钙,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摄入足够的母乳不会缺钙。
为“钙”平反这些年“钙”背的黑锅太多了,现在是时候给“钙”平反了,说说那些因为缺钙引发的补钙传说。
1、枕秃
孩子3、4个月左右,非常非常常见的“枕秃”就是后脑勺的部分有一条没有头发,这种情况是因为婴儿胎发正好会脱落,而且正好头皮一直与床接触来回摩擦导致这一块头发比别的地方掉的更快。等孩子大了自己能坐起来,或者不再用头在床垫上蹭、摇的时候就会好转了。
2、盗汗
孩子年龄越小,头部散热所占的全身散热比例就较大,新生儿头部散热可达全身散热的50%。所以头部容易出汗,如果婴儿稍微被大人穿的多点,身上也会出汗,很多家长或者家里的老人都担心孩子着凉,多数会穿盖过多,导致孩子出汗。
3、夜间睡眠不踏实
睡眠不踏实,不是因为缺钙,是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会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因此,婴儿在快速动眼期可能会出现痉挛、狞笑、抽搐、踢腿等现象,甚至还会发出声音。
另外婴儿的快速眼动睡眠所占时间比例高,这一阶段的梦境非常活跃。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孩子的眼球会在闭合的眼皮下转动,就好像正在观察自己的梦境。他可能身体惊跳,面部抽动,或者手脚有突然的动作。这些都是快速眼动睡眠的正常标志。
4、孩子出牙晚
孩子出牙晚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是遗传,孩子的牙齿在孕期就开始生长,出生时牙胚就已经存在牙龈中。出生后穿透牙龈萌发出来。
5、孩子生长缓慢或生长过快
孩子生长缓慢与平时的奶量和辅食摄入量成正比,如果奶量不足或者辅食吃的不好,孩子体重和身高很难达标。
2007年一本杂志曾系统综述了36项研究(17项为临床试验),结果发现补钙或正常膳食下的钙轻度缺乏均不影响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只有当钙严重缺乏影响到骨钙化不良时才影响儿童身高的正常增长。
事实上,钙在骨健康中所占的地位并不太高,日常钙摄入大约只能解释5%~10%的差异,遗传约占60%,剩余可以改变的因素还有:激素、运动、维生素D、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以及心理健康等(因钙过低而导致病理性缺乏的情况除外)。
到底补不补?到底补不补钙,其实写到最后,答案很简单,保证孩子充足的奶量或者乳制品(配方奶、牛奶、酸奶、奶酪),不需要额外补钙,但是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如果担心孩子缺钙,先考虑孩子奶量是否充足,辅食是否能够摄入足够的高钙食物,再去医院检查血中维生素D是否缺乏,有没有骨骼表现,血生化和骨骼X线的表现。微量元素和骨密度检查不能判断缺钙,未经过任何检测,诊断的估计缺钙而进行的补钙,都可以算作盲目补钙。
一句话,奶量够,不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