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妈妈从接受一场“舒适”的吐奶开始......

12-05阅读:481大字

这个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当妈就是被逼成了百科全书,每个新手妈妈都是提着泥菩萨过河的感觉,这个感受我太懂了,甭管是不是专业人士,一当妈立马傻眼了。
是什么让我们从没心没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菜鸟?有些人说是荷尔蒙水平在体内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可以精准调节到棒棒的位置的,就看你做不做了。没错我说的就是皮肤接触。美好的当妈生活一定要从完美皮肤接触开始,因为这跟母乳喂养成功机会密切挂钩,也跟你的母性直觉和能否更坦然接受宝宝的各种状况有关。

宝宝吐奶不管是听上去还是看起来都好可怕对吧。

我第一次看到自己怀里的小宝宝将一口热气腾腾的鲜奶喷出来时,那个心疼和焦虑啊。脑子里万种险境电闪而过:

-万一呛到肺里整出吸入性肺炎怎么办?

-万一不是在妈妈怀里而是躺着时候被噎着喘不过气来怎么办?

-呀,吐了这么多,该不会很快又饿了吧?

-呀,才吐这么点,是不是我母乳不够啊???

好嘛。我今天是来告诉大家一些好消息的。

吐奶没啥慌,只要喂母乳

母乳里有各种活性抗感染物大家都知道吧,什么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白细胞、溶菌酶……其实在宝宝一口真气喷奶出来的时候,这些好东西正好顺便被机智地再次涂抹到了消化道的表面,有一种反复洗刷浸淫的感觉,于是食管、咽喉这些部位得到了非常棒的二次免疫滋润,甚至,在你很担心会不会被呛到的气管口也被美滋滋地润洗了一遍,超赚的好不好。简直就是加强免疫防护的利器之一啊![这是杰克纽曼大爷教的……]

对于绝大多数宝宝来说,在吐奶时难免会有极少量的乳汁误入气管,看到我们上面说的母乳免疫活性物质的洗刷,妈妈可以安心不少吧?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这个福利就木有了,只剩下对是否出现吸入性肺炎的担心……

当然了,宝宝的咽反射保护机制也是很强烈的,真要入了气管,一顿猛咳少不了,顺便也就把访客喷出去了。

妈妈们应该都明白宝宝每天吐点奶是个稀松平常的事,小吐怡情:)为什么呀?别人的小肠小肚还没发育完善,胃的袋子口关不紧,荡漾点食物出来是需要被理解的。也是可以安然处之的。我家皙咕噜就轰轰烈烈吐满半年才开始慢慢放缓了。

美国的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指出:吐奶现象倾向于在4个月达到顶峰,大多数宝宝在12月龄以前会慢慢停止这个现象。因为胃的贲门括约肌终于长结实了呀。

只要作为妈妈的你,看到宝宝吐完也没特别的不适,一般都是没啥问题,这里面很多人喜欢调用“母性的直觉”来把握宝宝的状态。可是,如果你不是一个可以安心照顾宝宝的妈妈,或者你的母性激发正在被某个强力而“能干”的帮手弱化(比如月嫂 ),这种直觉也会相对弱化,所以这个指标的漂移性还是蛮大的。

想过胃容量很小不?

一般说来,没有过度喂养的情况下宝宝也有机会吐奶,但是过度喂养了是必然要吐啊~

怎么跟吐奶打交道

喂奶后保持头部略高的体位大约30分钟。不要等到宝宝很饿了才喂养,哭闹时宝宝会吞下更多的气体。母乳喂养完一侧乳房后轻拍嗝后换边再喂,半空的胃更容易排出气体,而满满的胃则容易直接顶出一大口奶。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小家伙远远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哦,谨记:)吐奶是个典型案例。

首先,小家伙的胃是横着的,并且胃这个袋子口的绳子还扎不紧,这样的条件随便装几毫升奶就可以荡漾上来是不是天经地义了?!所以只要孩子吐奶完后没有不适,生长发育趋势良好,妈妈都不要担心,这样的宝宝我们也称作"快乐喷子(happy spitter)" 。

再则,溢奶或者说吐奶并不是完全没意义的,一个母乳喂养的宝宝经由吐奶,可以使母乳里的免疫活性物质在食道和口咽部往复涂布,这对宝宝的免疫防护是有积极意义的,配方奶喂养则没有这样的好处。

最后,小家伙的胃容量确实很小,通常,不是采用母乳亲喂的方式都有极大可能在不断挑战这个小小的胃容量。

所以能喂母乳的不喂配方奶,能追奶的追奶,能母乳亲喂的不挤出来喂。尊重孩子的发展阶段规律,静待花开是我们一直希望能送给孩子的温柔呵护。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