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儿少生涯教育促进会理事、格瑞思心理咨商所所长莫兹婷回复:
仔细观察,玩具到了每个孩子的手上,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孩子非常小心谨慎,但若玩具稍有损坏或被别人碰触,情绪可能一触即发;有的孩子则表现得较为粗野,十之八九的玩具,只要到了其手上,就会被弄坏,似乎觉得这样才是好玩。
无论是上述何种,“玩”是训练孩子自律的不二法门,前者需要训练的是“情绪”调节,而后者就是“行为”的自律了。从自律来看,透过“玩”乃要从中学到“会玩”而非“乱玩”。以下说明:如何教导孩子“会玩”呢?
-
先和他“同步”理解他的好奇心。玩具通常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可能会自问:“它为什么会动呢?”、“这里头到底有什么?”进而想去触摸它,甚至拆解它;在拆的过程,他感到有趣,他的好奇心被满足了。父母在这过程中扮演的是好奇他的“好奇心”:“咦?把它拆掉,是要怎么玩呢?”经过和他玩及不断的互动,逐渐了解他的原意。
-
以示范教导孩子正确的操作方式。父母不单只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也能指导他拆卸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技能的获得。例如:父母一步步仔细的示范,如何把玩具拆解以了解其中的构造,同时也要示范如何让拆掉后的玩具能重新组合回来。以上方式,让孩子理解这跟毫无技巧的把玩具拆坏,是不一样的!
-
带领孩子经验不同的玩法。当孩子执着于“拆解”,有可能他仍未学会其他的玩法。因此,父母可以变化许多玩法,让孩子经验不同玩法的有趣性。之后,可以问问他:“那一种玩法你觉得最好玩?”当他做出非破坏性的玩法后,可以给他立即口语的奖励,或给他拍拍手。
-
设立规则帮助他学习。对于两岁四个月的孩子来说,他无法分辨哪些玩具是拆解后可以组合回去,哪些是不能的。因此,父母可以利用空间摆放来区隔。当孩子想要进行“拆解”游戏时,请他到“拆解玩具区”,并为该区命名,如“研究区”或卡通的名字(哆啦A梦……等);而另一区就是“非拆解玩具区”,并一样为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