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的上头有个大哥,大哥大嫂在外地做生意,他们的女儿比芳菲的儿子大几岁,原来一直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留守,每到过年大哥大嫂才回老家,一家子热热闹闹吃年夜饭。
前年大哥的女儿要上小学了,他们怕老人不会辅导孩子学习,便把女儿接到身边,那年他们忙生意没回去过年,芳菲一家子也没回老家。
去年哥嫂回去了,芳菲也在正月初三回娘家,一家子团聚,别提多热闹了。芳菲看着父母笑得合不拢的嘴,听着自家儿子和小表姐的欢声笑语,心情非常好。
晚上大哥大嫂在家门口放了好多烟火,俩孩子高兴坏了,隔壁邻居也都来看热闹。芳菲忙着跟张家阿姨李家奶奶打招呼,闲聊。
这时紧挨着他们家的大婶感叹道:
“今年你和你哥都回来了,你们家真热闹啊,看把你爸妈高兴的!去年你哥一家子都没回来,你也没回来,你妈连年货都没咋买,年三十随便弄了点吃的,比过节还不如呢,也不出来玩,也不串门。年前你妈就感冒了,直到过完元宵才好些……你们往后还是商量着,别兄妹俩都不回来,两个老人太冷清了。”
芳菲听完大婶的话几乎落泪。她知道老人盼着他们回家过年,哪家不是这样呢?
农村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都是在男方家过年,芳菲要真回自己家过年,父母还未必同意呢。
芳菲从没细想两个老人在家过年的情形,这回借由大婶的话,她的脑海里有了各种细节:年关将近,往年妈妈都要大扫除,晒被子洗窗帘,厨房的桌椅灶台都要洗一遍,提前几天就做各种各样的吃食……
去年妈妈生病了,怕是大扫除也未必有力气做。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而自己家只有老爸老妈两两相对,那样的场景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芳菲决定以后每年都回老家过,虽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正月能回去爸妈也高兴。
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恰逢二胎政策放开,芳菲和老公便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她希望自己老了后,不要凄凉地过大年。
80后二胎妈妈F是家里的独生女儿,说起为什么生二胎,竟也与过年有关。F和老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关于过年,她和老公老早就约好:婆家一年娘家一年。
这两三年,如果F带孩子回婆家过年,她的爸妈就跟团出国游,第一次去日本,第二次去泰国。
F起初觉得爸妈这样也挺好,可以趁机出去走走看看。她跟同事说起,同事都说她爸妈挺时尚。
可有一回和妈妈闲聊,说起春节旅游的事,问妈妈打算今年去哪儿过年,妈妈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兴高采烈,她淡淡地说出国去过年没有气氛,还是在家过年有年味。
F这才知道父母并不是赶时髦,也不是有多豁达,只是受不了在家的冷清,选择回避而已。可是古人一早就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呢?
正是这样,F才最终下决心生二胎,如今她的大女儿7岁,小女儿也已经3岁了。
她说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60岁退休后还有二三十年的时光,F希望自己在漫长的几十年里,可以儿孙绕膝,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多一些选择。
我们为什么要生二胎?大多数人可能是为了给老大一个伴,也有人一胎是女儿想再要个儿子的,或者一胎是儿子希望再生个女儿的,还有意外怀上后决定生的,理由各种各样。
网上还有各种搞笑的段子:国家号召我们生二胎,是因为当我们老了,躺在病床上不能动了,老大可以和老二商量:把氧气管拔了中不中?如果只生一胎,他就没人可以商量,下不了决心啊!
身边有几个朋友都在纠结生不生二胎,她们也曾问过我意见,我帮她们分析利弊,描述二胎生活的忙乱和欢乐,给她们提供参考,不带有太多的个人倾向性。
但年关将近,说起回老家过年的话题,我突然想对那几个正在纠结的闺蜜说:生二胎吧。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不管儿子女儿,等他结婚后,我们再怎么自私,也不好让他们年年都回来和咱们团聚,不考虑另一半的父母,对吧?如果一边一年,再加上人家小家庭自己过年,那就意味着大多数时候我们要老俩口一块儿过年。
看看总在身旁脚边的小曦和小诺,俩娃从早到晚不是吵架就是打架,要不就是各种闹腾,吵得我脑仁疼。想象一下如果将来,只得我要和诺曦爸爸两个老头老太太过年三十,那是什么情形?
这么一想,顿时庆幸生了俩娃,这个不回来还有那个。
我对人口政策方面没有研究,什么地球人口爆炸,什么社会老龄化,什么生育率锐减,什么人口红利,这些词语我都听过,但都不甚了了。
我和先生两个人,生两个孩子,这是一种等量的传递,从个体的角度看,我们既没有为地球人口爆炸增加更多负担,也没有为老龄化的恶化推波助澜,那就行了。
想起数年前,父亲做心脏瓣膜手术,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24小时不能离人,我和弟弟两个轮流在医院陪护。
那时我还没有生老二,心里就想要是自己老了也来这么一出,小曦一个人要怎么办呀?
为了减轻孩子照顾老人的负担,为了老来不至于那么凄凉,我想告诉那些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朋友们:生得出,养得起,教得好的,都响应号召,生二胎吧!
那么,问题来了:
生二胎,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