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面对同一种事物,由于其所处位置、视角有所不同,对此的理解或接受程度也会不尽相同,有时双方甚至还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便是在血脉相承的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差别依然会明显存在。也就是说,孩子虽然是母亲怀胎十月分娩出来的骨肉,但孩子的想法并不一定会与母亲完全保持一致,即便是对待同一种事物,由于孩子与父母看待问题的眼光存在一定差距,两者所作出的判断也会大相径庭。究其根由,则主要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所持立场不同,各自观点均会倾向于自身意愿,进而导致彼此意见无法达成一致。
因此,在某些孩子眼中无比珍贵的“宝物”,到了父母眼中就有可能成为令其不屑一顾的“废品”。每对父母在养育、疼爱孩子方面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要知道,有时它会成为孩子成长路途上的绊脚石,为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虽然在父母看来,自己是在竭尽所能地为孩子设想,但就被迫接受这种疼爱方式的孩子而言,父母无意间的一句话便极有可能会成为一把锋利的匕首,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永远无法治愈的创伤。
如果真心疼爱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视角回顾自身行为。我们给予孩子的东西他真的需要吗?是否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想法?是否我们是在擅作主张,只是在打着关心孩子的旗号呢?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单单从自身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立场呢?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否有些东西只因我们没有看到便忽略了它的存在呢?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我们有必要时常借鉴孩子的反应来回顾并反省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