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如果能在宝贝走路之前发现而治疗,只要通过石膏和支架就能帮助康复,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如果等到中晚期才治疗,则需要通过手术复位,甚至造成终生遗憾。下面我们科普一下何谓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早发现?
什么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其发生率约为1/250~1/1000初生宝贝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也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存在的股骨头从髋骨臼窝里滑出的疾病。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引起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其发生率约为1/250~1/1000,女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5~6。
在欧洲,此病属于被新生儿筛查的疾病之一,细心的家长能通过观察,早期发现异常。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欧洲发病率很高,因而属于被新生儿筛查的疾病之一。它在我国目前虽不属于新生儿筛查和新生宝贝访视常规检查项目,但随着对此病知识的科普宣传,大众及儿童保健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也逐渐提高。进行新生儿访视的儿童保健医生多数都会对新生宝贝髋关节进行检查,或指导家长进行就医。更有细心的家长,能通过观察,早期发现异常。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
1. 有明显的家族病史,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
2. 关节韧带松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受雌激素的影响骨盆韧带松弛,同时胎儿也受影响,引起韧带松弛,使新生儿容易出现股骨头脱位;
3. 妊娠2~3个月为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各种因素导致其生长停顿,可使关节未正常发育,就出现了脱位;
4. 胎位不正及臀位产使髋关节在异常的屈曲位上遭受机械压力,容易引起股骨头脱位。
如何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新生儿和宝贝期可以有不同表现。新生儿的检查多是通过以下几个体征来判断:
-
臀部皮纹是否对称:髋脱位时臀部检查可见两侧的皮纹不同,患侧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条。
-
检查者还往往发现大腿与小腿的比例不相称,大腿短而粗,小腿却细长,臀部宽大,腹股沟皱纹短或不清楚。
-
整个下肢在放平时往往感觉患肢外翻15°~20°并有缩短现象。
●患侧不能触摸到股骨头:医生检查时,将可疑患肢屈髋屈膝各90°,然后一手握住小腿上端,另一手拇指置腹股沟韧带处,其他4指置臀部环跳处,将手旋转小腿时,正常情况下在前面可以发现股骨头的活动与突起。脱位时,前面空虚而臀部后面的四指却感到股骨头在活动。
●加里阿齐征:让宝贝平卧,两下肢屈膝到85°~90°之间,两踝放平呈对称位,发现两膝有高低,称为加氏征。股骨缩短,髋脱位者均出现此征。
●外展试验:让宝贝平卧,医生两手抓住两膝做屈膝、屈髋90°并同时向外展,正常情况两膝可以放平而触及桌面。但髋脱位中一侧不能到达90°,往往是65°~70°之间,内收肌明显隆起,称做外展试验阳性。有外展至75°~80°之间有滑动或跳动感觉,以后却可以更外展至90°,称为Otolani跳动声,是诊断上一个重要依据。
学步宝贝阶段,双下肢不对称和跛行
↓↓↓
在宝贝会走路之前,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宝贝的双侧臀部皮纹不对称,患侧臀纹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条。另外,双下肢不等长,患侧的下肢较健侧为短。在宝贝7~8个月开始满地爬时,如果宝贝爬不稳,总向一侧倒,也要考虑是否有此疾病。
到了宝贝学习走路时,由于两下肢不等长,因而在走路时有明显的跛行,如为双髋脱位,则在走路时身体向两侧一摇一摆,呈典型的“鸭步状态”。在宝贝出生后的第1年,如果家长发现以上这些可疑的症状,应该尽早带宝贝去医院让医生做检查确诊。
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婴幼儿期治疗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所以应尽可能地在宝贝出生6个月内就得到治疗。有人曾比较过,此病在南方的宝贝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原因是北方人喜欢用“蜡烛包”来包裹宝贝,而南方人喜欢用背篓、背带等背宝贝。这个姿势有益于股骨头复位,对已经产生髋关节脱位的幼儿而言,就等同于康复治疗。
如何治疗?
1岁以内的宝贝
1岁内的宝贝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任何手法整复,只需使用带蹬吊带法。即在生后8~9周,发现髋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开始使用带蹬吊带6~9个月。此吊带仅限制髋关节的伸展活动,对其他活动并不限制。也可用连衣袜套法及外展襁褓支具法(加宽尿布),维持4个月以上。除个别髋关节内有阻碍复位因素外,绝大多数宝贝都可达到复位治疗,亦不会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
1~3岁的宝贝
对一部分轻型宝贝,仍可使用带蹬吊带法治疗。若使用4~6周后不能复位者,则需要专业医生在全麻下用手法整复,使股骨头纳入髋臼内并用“人字位”石膏固定,上石膏后允许宝贝带石膏踩地活动。
年龄超过4岁以上的宝贝
此时脱位程度加重,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也较严重,手法整复难以成功,应采用手术治疗。做沙尔特骨盆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大于45°者应加作股骨旋转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