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由来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即昼夜平分,故称秋分。
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大雁、燕子、杜鹃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节气养生该注意什么
秋分过后,市民在注意饮食进补的同时,还要遵循“润燥、补肺、养阴、多酸”的原则。
饮食宜遵守“少辛增酸”,如葱、姜、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些。
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食物,以及雪梨、甘蔗、苹果、葡萄等新鲜瓜果和蔬菜可多吃。
另外,部分有抑郁倾向的市民目睹秋风冷雨、万物萧条等现状,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此,建议这类市民多参与社会活动,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