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11-19阅读:176大字

收藏文章
   昨天,东莞庄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他的孩子上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叫,品行怪异,经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品行障碍,而罪魁祸首正
    昨天,东莞庄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他的孩子上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叫,品行怪异,经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品行障碍,而罪魁祸首正是“冷暴力”。

  “冷暴力”对孩子潜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今年以来,多位孩子家长到医院求诊,他们的孩子遭遇“冷暴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医生表示,到医院接受治疗的,都受到较严重的“冷暴力”伤害,“现在体罚孩子的行为确实少了,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和家长却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等‘冷暴力’对待方式,给孩子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主角:11岁学生

  行为:上课乱叫

  昨天,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过去一直很正常,但是最近,老师却告诉家长,孩子经常在上课时“哦、哇!”乱叫,导致学校课堂无法正常教学。

  庄先生回忆,自己一直在外地工作,孩子一直都住校,“我们平时都太忙了,所以没时间管孩子。”

  有几次,孩子找到庄先生,告诉他自己不愿意上学,“学校的同学都取笑我,说我结巴,老师也从不帮我。”庄先生工作太忙,也没有怎么理会,给孩子点钱,让他一边儿玩去。不过从那以后,庄先生却发现孩子慢慢变了,先是变得调皮捣蛋,最后发展到患上心理疾病。

  主角:15岁中学生

  行为:从来不笑

  上个月,珠海刘女士也到中山市人民医院咨询。她的孩子今年15岁,但也遭遇冷暴力行为异常。刘女士告诉医生,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装酷,“我已经好几个月没看到这孩子笑了,感觉很害怕。”

  “在学校,他从来不搭理其他同学,也从来不回答老师提问,老师也越来越不愿意管他。

  最近,孩子考试成绩有提,老师破天荒地表扬他,谁知他竟然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你有什么资格表扬我?”医生经过诊断,发现刘女士的儿子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他几乎失去快乐感,与周围人群都产生了敌对情绪,给别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主角:小学生

  行为:要家长送礼

  小古一直学习认真、成绩很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仔,但是最近,他却一直闷闷不乐,回到家里也不爱和父母说话,父母感觉很纳闷,询问他怎么回事,小古的答案让家长很惊讶。

  小古告诉父母,学校老师从来不表扬他,上课时无论他怎么举手,老师就是不喊他回答问题,还把他的座位调到后排,“我感觉很难受,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后来,小古的同学告诉他,要想让老师表扬,就要让家长给老师送礼,“我爸爸就给老师送了礼,所以老师对我特别照顾。”

  原因多方面

  心理专家告诉记者,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冷暴力”实际就是新的社会环境下,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的一个表现形式,大多数父母教育子女越来越追求“简单效”,只问结果,对于孩子只是一味要求,并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们,久而久之,相互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

  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冷暴力”,形成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老师同样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于问题学生,他们管了几次后发现毫无效果,往往就会置之不理。另外,也不排除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冷暴力的产生。”

  现状

  冷暴力伤害隐蔽性更强

  昨天,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甘露春主任告诉记者,冷暴力对孩子们伤害越来越大,“目前,学校都有了教师不得打骂体罚学生的禁令,体罚学生肉体的行为确实少了。而随着市民素质逐步提,今天的父母也一般不会轻易体罚孩子。”

  “但在教育过程中,对‘问题学生’,一些老师却采取了冷暴力方式,不理睬、疏远、隔离等,而一些家长也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态度冷淡,给孩子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甘露春告诉记者,“冷暴力”更伤孩子心,隐蔽性也更强,许多孩子落下“病根”,甚至十多年后也未必能驱散阴影。

  问题

  冷暴力呈越来越严重趋势

  甘露春说,在心理健康中心接诊的案例中,遭受来自于校园和家庭的冷暴力,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孩子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据调查,目前,困扰青少年最多的问题就是无法与父母、师长沟通。

  “而据保守地估计,我国有5000万所谓的‘差生’,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冷暴力’。歧视和白眼让孩子们消极自卑,自暴自弃。”

  “由于心理压力过重,患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防范

  关注和满足孩子情感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家庭学校暴力事件发生,但对于冷暴力,却没有相关约束,即使法律有这样的条款,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冷暴力究竟该如何防范呢?

  甘露春建议,防范冷暴力,最主要就是要加强和孩子们的沟通,即使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也要鼓励大于指责,不断以“你做得很不错”、“非常好”之类的语言激励孩子。

  “用关爱的语言感化孩子的心灵,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若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防范冷暴力伤害,都必须多关注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