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观后感800

08-23阅读:3045大字

收藏文章
二十二观后感800,这是一部让人看完有愧疚感的纪录片,这个被历史欺辱过,又被人遗忘的慰安妇,影片的名字是以幸存在世的22个慰安妇为片名,但是到上映,已经只有8人......
1

二十二观后感800(二)

电影没开场前,影院小厅里仅有两个人,开场后十分钟,陆续来了十来个人,最后终于来了三名男观众。看这部纪录片的,女性居多。

没看影片之前,一直忐忑,怕故事呈现得太过沉重,没想到导演避开了直揭历史,只是讲述了七十年之后,这些仅存的受害者晚年的日常生活。镜头不可谓不平静,情感不可谓不克制。对于这些风烛残年,曾经饱受伤害的老妇人,曾经的伤痛依然一提就难过,真怕一提起,就会像一阵风一样吹灭她们的生命之烛。导演郭柯在另外的采访中说,让她们讲述曾经的遭遇,实在是太残酷了。

是的,历史已经过去。她们在蹂躏中忍了过来,在伤害中挺了下来。七十年多前,让中国人饱受欺凌的战争烟消云散了,她们活下来了,又死去了,在长满青草的土塚中,谁还会记得她们,谁还会记得这段历史呢?在日后奔息的历史中,这个民族那个时期的20万女性的遭遇,对这个民族意味这什么呢?甚至来一下更残酷的漫思,历史还会重演吗?那些禽兽和恶魔,用刀枪,用残暴,用兽欲,事后仅仅冠之以战争的罪名,抹煞历史,用沉默和拖延的态度对待这段史实。这不是被侵略民族的耻辱,不是被侵略国受害女性的耻辱,恰恰是侵略国之民族的耻辱,是他们民族生存史中永远的污点。难道他们不知吗?

纪录片中,一位曾经的受害者说道,希望中日长久友好,不要再打仗了,因为那会死很多人。只有经历过战争伤亡的人,才会有如此对和平的祈愿吧?在郭柯的另一个短片《三十二》中,一位老人说,现在这个世界如此红红火火,为什么不好好活下去呢?吃不饱可以慢慢来。和平多么珍贵?曾经饱受侵害的人,可以原谅那些战争罪犯,可是我们这些仅仅听了她们的讲述,完全感受不到她们伤痛的后辈,该怎样做呢?

纪录片中,一位志愿者称,他有些后悔打扰了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在经历了十几年与日本政府的交涉,经历了起诉无果的境况后,内心有些惆怅。截止到影片上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害的,当做慰安妇的曾经的受害者,在中国仅存8人。

纪录片解释了“慰安妇”这个名字的由来。在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的法律途径中,志愿者被迫对这群受害者称呼为“慰安妇”。我想这是一个关于称谓的非常可贵的揭示和提示,我辈及后辈当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和日本本民族的“慰安妇”相混淆——这是一个严肃的概念问题,是被日本人掩饰和冠冕的名词,是对被害他族伤痛的抹煞和文过饰非。

有人称纪录片过于平淡,甚至有人去探究它的拍摄技艺,而其实能记录下来,本身便是价值,它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影像刺激,是交流和关注。再一次提起导演拍摄的心路——揭露她们的伤痛是残酷的。面对活生生的经历者,面对风烛残年的老人,这是最人性,最隐忍的表达。罪恶即是罪恶本身,无任何开脱的理由;历史即是历史本身,任何宽容、沉默都抹煞不了它曾经存在的本身。

二十二观后感800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