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误吞玩具磁珠:磁珠从哪里来
玉琳的妈妈说,磁珠是儿子要的,“他在网上买的,可能是学生都有,和绿豆大小似的粒,是一个玩具,想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
这种玩具叫巴克球,是由一粒粒磁珠组成,颜色丰富,可以随意组合成任意造型,现在网络上非常火,玉琳妈妈当初买巴克球是给儿子玩的,却没想到散落的磁珠被小玉琳误食,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在网上随意搜索发现,某购物网站“巴克球”月销量最高的店铺近一个月卖出13061件。从评论来看,不少家长都会买给孩子玩,在家长圈中口碑不错。点开几家店铺网页,都有提示:由于“巴克球”属于细微小磁铁颗粒,禁止14周岁以下儿童独自使用玩耍,家长如看到自家孩子玩耍,需要收藏起来,避免孩童误食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特此声明!请家长朋友注意!
女童误吞玩具磁珠:让这些物品远离孩子
危险物1:针头。尤其是缝衣针、别针,有可能造成胃穿孔,导致大出血而死亡。即使通过胃镜,有时也因缝衣针特别滑难取出。
危险物2:一元硬币。它的危险性在于一瞬间,很多孩子喉管细小,一时下不去容易造成窒息身亡。如果真的吞下去了,反倒比卡住要安全了,有时候反而能自行排出。
危险物3:坚果以及瓜子壳。这样的异物如果一时发现不了会十分麻烦。一个10岁小女孩一运动就咳嗽,后来医生发现,她的肺部不知道什么时候“埋”下一个瓜子壳,由于时间太久难以取出,于是医生想到将瓜子壳和手术工具“冷冻”在一起后顺利取出。
危险物4:玩具零件。一名4岁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玩耍,结果将铁陀螺吞进了肚子卡在食道里。辗转了3家医院后,才通过开胸手术取了出来。
危险物5:海洋宝宝。海洋宝宝泡水10分钟,就会膨胀数十倍。
此外,还有纽扣电池、钉子、塑料棒、玻璃弹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