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小孩感冒,让宝宝少受罪!
天冷了,感冒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宝宝免疫力不高,就肯定容易中招!但感冒又分风热或风寒感冒,所以了解感冒的症状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针对性护理及对症下药!
一、风热、风寒大不同
感冒绝大多数是因为六邪入侵身体导致的,或寒或热,或风或燥,或湿或暑,原因不一样,食疗的方向也大相径庭。
1、风热感冒的基本症状
风热感冒一般是由于上火引起,婴幼儿感冒大多数都属于风热感冒。有的妈妈认为冬天大部分都是风寒感冒,这是错误的。除非孩子受凉了,否则很少会患风寒感冒。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是三不足两有余:肝常有余,心常有余,但脾常不足,这就导致了心火生脾土,心火过旺则催动脾胃加快运化,脾胃乃生痰之器,肺乃储痰之器;脾土又生肺金,过旺的脾胃如果运化不了摄入的食物,必然造成咳嗽痰多。五行相生相克,中医说内热外感,指的就是这个过程,所以一般风热感冒中医使用的都是清热解毒、定惊安神的温和小药。
2、风寒感冒的基本症状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用清热解毒、定惊安神的温和小药可能就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因为风寒感冒本来就是受凉引起的,用寒性的药物可能就会引起肠胃不适。
喉咙痛并不是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关键,风寒感冒很多时候也会引致喉咙痛。同样的,咳嗽、流涕和发热也不能作为这两种感冒确诊的依据。如果家长不能区分,建议找医生确诊。
不要同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这是两种不同的治疗体系。西药和中药一起吃,效果互相影响,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容易引起孩子不舒服。药物的功效绝对不是通过累加达到的!
喂药也是一种学问。中药基本都是苦的,所谓良药苦口。现在很多中药都可以制成粉状,方便患者冲服。这种粉状的中药,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成糊状喂下去,然后赶紧给孩子喝下去,压下去,一般孩子都不会吐,药效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如果孩子因为不愿意吃而吐掉,应把吐出的量补上,不应该放弃。毕竟,药物是有计量要求的,没吃够量等于白吃。
服药前可让孩子喝些热粥或热汤,使其微微出汗,以助药力发挥。一般不建议婴幼儿空腹服用中药,以免损伤胃气。
二、内热体质容易感冒
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很多孩子都偏内热体质。内热体质又可以细分为燥热和湿热两种。所谓湿热,即通常所说的水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是一种热象,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
湿热体质在婴幼儿身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便先干后湿,容易长湿疹,舌苔黄,小便黄,厌食。燥热体质的表现与湿热有所区别,大便完全干硬,体内缺水,口渴舌干,舌苔白,小便黄,也是厌食。
内热体质的孩子,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冒、发热,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内热外感”。所以,日常保健中,如果是这种体质的孩子,清火祛湿是最关键的一点,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不容易生病。
三、小感冒完全可以不吃药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感冒了,马上给孩子吃药,恨不得孩子的病一两天就能好。其实,小感冒只要护理正确(比如饮食清淡,多喝水,注意保暖),不吃药也完全可以痊愈。如果感冒比较重,可以吃些中药,西药尽量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当然为,这些都是在确诊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发热的前提下的处理建议。如果经过检查确诊是支原体引起的感冒、发热、还是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必须使用抗生素,应该由专业医师开具处方)。
普通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病程5~7天;若合并细菌感染,症状持续,病程就可能延长,要加服抗生素。有的妈妈害怕药物有不良反应,一见孩子病情好转就立即停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虽然表面上看症状缓解了,但此时如果不继续用药,体内那些没有被杀死的细菌就会起死回生。此时停药不但可能导致细菌耐药,还会使并发症加重。
提示:医院开的药要保证按时服用,药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时间过短,孩子体内的药还没完全发挥作用,增加的新药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间隔时间过长,病毒反复,会产生抗药性,以后的治疗就会很麻烦,这点妈妈们是绝对不能偷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