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孩子,下辈子你还会嫁给现在的老公吗?
谈恋爱不比结婚,因为爱情里的甜甜蜜蜜会被婚姻里的柴米油盐给打败。比如最近有位妈妈发帖问:“如果不是孩子,来生你还会嫁给现在的老公吗?”
网友纷纷留言:
“下辈子,我希望在一个互不相识的场景下遇到老公,然后一板砖把他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扭头就走,希望是监控盲区,他大爷的。”
“老公是个啥物种??姐只知道稀里糊涂结完婚以后,家里特么多了一个巨婴,婆婆把她儿子过继给我了,她是老娘,我是她儿子新娘,MD,别说来生,这辈子想把他个鳖孙倒贴也得过继掉,泪奔。”
“我特么肯定是个神仙,下凡来渡劫的,等所有的劫都渡完了,我就又是神仙了!”
评论句句扎心啊......
多少少女怀揣着雀跃的心情步入婚姻的殿堂,期待着婚后甜蜜幸福的生活。
期待着自己在最无助和脆弱的时候得到老公的理解和体谅,始终陪伴在身边,共同迎接人生中的风雨!
可是,却一次次地发现,婚后所有的风雨竟都来自老公。
于是,女人开始后悔了。
苏格兰有一个叫Gemma Chalmers的35岁妈妈,在儿子出生后做了全职妈妈,兼职美甲技师。
丈夫有自己的公司,工作非常忙,在他的眼里,老婆生活过得十分悠闲,甚至经常开玩笑说她“啥事也不干”。
Gemma一肚子火,终于在某天听到准备出门上班的丈夫跟她说“好好享受一下不用上班的时间吧”后,决定反击。
她拍下了自己12个小时里照顾孩子的经过,将其压缩成了一个视频短片。
· 早上9点开始,收拾家务,给孩子穿衣服,开车带孩子去游乐园玩耍。
· 中午回来后,孩子午休,她开始为孩子准备圣诞礼物。
· 下午带孩子去见治疗师,回来后为孩子准备下午茶,并挤出时间做自己的美甲工作。
· 晚上7点开始准备晚餐,陪孩子玩耍,给他讲故事,哄他睡觉。
· 直到晚上9点,孩子睡着,她才有了自己的时间
她说,我的工作其实是一个清洁工,一个司机,一个厨师,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护士,一个玩伴,一个教孩子学步的教练,一个老师,一个衣柜造型师,一个洗衣机操作员,一个私人导购员……
直到看到视频那一刻,她的丈夫才意识到妻子在家真的不是“啥事都不干”,真的很辛苦很累。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体谅妻子的辛苦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选择暂停自己的事业,却得不到老公的认可和支持,换来的是责备、嫌弃抑或是冷嘲热讽。
前段时间,上海闵行区一位新手妈妈由于疏忽,5个月大的孩子从床上掉下来。
妈妈本就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丈夫却只有责备和嫌弃,“你不上班,连孩子都看不好。”
丈夫数落完妻子后,没事儿似地去参加同学婚礼了,留下深深绝望的妻子。
加拿大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著作《亲密关系》中讲到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在结婚不久后与太太不断争吵,跟朋友吐槽:“她不是我想要娶回来的那个女人”。
朋友问他:“那你想要娶什么样的女人呢?”
他回答:我想要的伴侣,她会无条件爱我;
当我回家时,她永远都会快乐地迎接我、拥抱我;
用最崇拜的眼光看着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男人;
不管我犯下什么样的错误,她都可以完完全全原谅我、宽恕我;
我要她始终对我感兴趣,始终看着我,想象我下一步要做什么;
我要一个人不在乎我的形象,即使我蓬头垢面,她也不在乎,也始终爱着我。
他的朋友听完后说:“你不是要结婚,你只是想找一条狗啊”。
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恋人,也没有完美的婚姻。
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也曾有1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那为什么不离婚?
为什么一边想要离婚,一边又用力地爱着?
研究两性关系长达40年之久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哥特曼说:“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伴侣,我们就选择了一组问题。”
经济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婆媳关系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
不离婚,是因为相比那一个个糟心的问题,我们更珍惜那些平凡日子里积攒起来的温情,我们愿意一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情感账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情感账户,如果这个人对我好,就是在我心中的情感账户中存钱;如果这个人对我不好,就是在情感账户中取钱。
婚姻中,账户资产的多少,决定着婚姻的幸福度。
因而,两人要不断地往账户中存款,让情感账户处于持续增值中。
将对方的付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黄磊和孙莉的爱情一直被津津乐道。黄磊是出了名的爱老婆,结婚20多年一直对孙莉宠爱有加。
一直是那个“每次吵架,无论谁对谁错,先道歉”的男人;是那个说“你不用会做饭,我会为你做一辈子”的男人。
是那个说“我太太这样的女人,其实不罕见,应该属于普及型,但在我心中,却是只此一款,不退不换”的男人。
他说:“一个女人事业都不要了,其实就是把命都给你了,我能不对她好吗?”
而被问及是否会遗憾自己舍弃的演艺事业,是否会介意被称为“黄磊的太太”时,孙莉淡淡地说:
“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接受了这种说法。我们是密不可分的,我的就是他的,他的就是我的,他的成绩就是我的骄傲。”
廖一梅说:“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因为了解,因为懂得,两人才会相互体谅对方,数十年如一日,恩爱如初。
让爸爸成为育儿路上的“好队友”
很多妈妈调侃老公是“育儿路上的绊脚石”。
同事娟子总是嫌弃自己的老公笨手笨脚的,冲奶粉水温不对,换尿布姿势不对,甚至吐槽老公跟孩子玩游戏都不会玩儿。
后来,她老公直接撂挑子了。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妈妈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各种科学育儿法,在育儿方面会更得心应手一些,但要学着适当放手,给爸爸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能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
1986年,约翰·哥特曼与同事罗伯特·利文森在华盛顿大学设立“爱情实验室”,对几十对新婚夫妻进行了追踪研究。
他们给夫妻双方插上电极,在询问他们是如何相遇、当下最大的冲突是什么等问题时,电极会记录下血液流动、出汗程度、心跳频率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两人将这些夫妻分为两组:爱情大师和差评师。
爱情大师小组的夫妻多举止温和,充满爱意,平和的处理各种分歧和矛盾。
而差评师小组的夫妻多表现得刻薄和充满敌意,随时进入备战和攻击状态。
六年后,他们发现,爱情大师小组多婚姻和谐幸福,而差评师小组多婚姻不幸,甚至离婚。
多多为对方点赞,做彼此的点赞师,让彼此的情感账户持续增值,才会让婚姻保鲜。
舒婷在《致橡树》中这样写到:
如果你是橡树,我就做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相互致意。
漫长的婚姻岁月中,
愿每一对夫妻能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并肩而立,同舟共济,
一起战胜岁月征途上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