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吃,家长怎样办?
小小,你最近怎么回事?以前不是说话好好的嘛,我们家也没有这样的人,和谁学的说话这样!你都三岁了,你长大还这样怎么办啊?!妈妈,我、我、我也不、不、不知道。
小小妈妈,先不要着急,你越着急孩子就越不知道怎么说了。小小这个年纪出现口吃很常见,我们一起来找到原因,家长和周围人正确对待干预,绝大多数这样的情况都能得到改善。
一什么是口吃,有什么样的表现?
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亦称结巴。表现为失去正常的说话节律,说话不流畅,呈现出特殊的断续性。有的表现为说话时迟缓,发音延长或停顿:例如:我的名字叫......常常急的满脸通红,却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有的表现为不自觉地阻断或语塞,间歇地重复一个字或一个词:例如:我、我、我的名字叫、叫、叫小小。该症较为常见,多发于学龄前期儿童,2-4岁幼儿尤为常见,男童多见,个别患儿会持续终生。
二什么原因引起了孩子口吃?
1. 遗传因素:口吃儿童约有36-60%有家族史。
2. 心理因素:若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突然受惊、学习恐惧、惩罚及歧视等,引起儿童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诱发口吃。
3. 发育性因素:发育性不流利指发生在5岁前,1至2岁开始出现,3岁左右最多,这时大多孩子会说句子了,但脑发育成熟程度还不足以准确表达有关复杂内容,因而说话时出现犹豫、重复,常常一个长句停三四次才能说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言语不流利的表现会逐渐消失。但若是5至8岁后出现的口吃,常作为一种特殊的持续的固定的言语形式存在,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矫治,有可能成为永久性口吃。
4. 暗示性因素 :小儿模仿能力、接受暗示能力很强,言语环境对其影响相当深刻,若与口吃者密切接触,会不自觉地模仿而逐渐被同化。另外有些孩子因好奇或捉弄口吃者而模仿,不自觉的染上口吃,这也是形成口吃的原因之一。
三口吃怎样治疗?1. 家庭干预(1)树立信心
父母可以通过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努力战胜口吃,成为著名政治家等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解除精神压力,大胆说话,讲话时应心平气和,克服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2)消除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是一种最容易和最经常诱发口吃的因素,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孩子发生口吃时,家长不要表现出急躁情绪,如果孩子在说话时反复提醒、粗暴地中断儿童的讲话、批评、惩罚甚至打骂,这会使儿童在说话时形成一种焦虑紧张的气氛,实际上起到了强化口吃的作用,语言表达更加困难,甚至很多孩子从此不再敢于表达,就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
(3)家长正确引导
首先找找家人、周围的人或者动画人物有无这样口吃的情况,若有,需要尽量避免接触。当家长遇到孩子口吃时,首先认真、耐心地听完孩子说的话,不要随意打断或马上纠正,使他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让孩子学会放慢速度(约每分钟50个字),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话。这里要强调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有意识的放慢语速、轻柔发音,通常比单纯说教孩子更重要。 对于讲话出现口吃现象时不予理睬;而讲话无口吃时,给予适当的赞扬或鼓励。 口吃患儿在朗诵和唱歌的时候常常不口吃,是因为有一种稳定的节奏感在里面。所以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唱歌、念韵律儿歌,一方面舒缓心情,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孩子战胜口吃的信心。很多口吃患儿在玩游戏和讲故事时也不口吃,因为孩子对这些感兴趣、内容也熟悉,所以家长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听故事复述故事、看绘本讲故事等。
2. 言语训练若经过上述的干预,孩子的口吃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就需要找专业的言语训练结构去做矫正。
3.其他放松疗法及生物反馈训练、听觉延迟反馈治疗豆苗妈妈的话儿童语言发育有快有慢,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好。家长不要常常让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谁说的更多、更快、更好,不要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说话结巴,孩子自己其实比家长还要着急,家长们先不要慌了神,如果是5岁之前的孩子发生口吃,请用豆苗妈妈今天教会大家的方法来家庭干预,重点就是解除精神紧张;认真、耐心地听完孩子说的话;和孩子对话时放慢语速,轻柔发音。若是家庭干预1个月后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其他的语言问题,请至专科就诊。若是5岁后仍出现口吃现象,则应立即就医,请医生正确指导。本文始发于2016年1月8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