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的否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08-25

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问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被问的很烦,那么你是如何应对这种问题的?别让我们的否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别让我们的否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问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被问的很烦,那么你是如何应对这种问题的?别让我们的否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到了3、4岁总是喜欢问问题,这可难倒了很多爸爸妈妈:

“云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不会飞”

“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

“为什么南瓜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

诸如此类的问题真的让家长们很无奈。许多父母也会觉得孩子的问题不重要而用其它话题岔过去,也有些父母会对孩子的反复提问不耐烦。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按照父母塑造的方向去成长:“我还小,什么都不懂,还是不要尝试了,爸爸妈妈会说我的……”

孩子对未知探索的欲望逐渐减弱,逐渐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问那么多干嘛,又无关紧要。

科学家培根曾经说:“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创造力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产生好奇,才能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与动力。

父母应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和研究。如果你经常说“不”或“不许碰”,孩子就会失去探索的勇气和热情,他甚至会认为好奇心是个不好的品质。相反,如果改变家庭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那么,他的探索精神就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朋友家儿子小祥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祥学习从不主动,总是靠人监督,平时与小朋友玩游戏时也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老师的评价是,小祥“对人、对事不感兴趣,比较冷漠,问话时一言不发……”为此,朋友很是着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一天小祥的妈妈回家当打开门,就听见厨房里传来一声杯子破碎的声音。妈妈急忙跑进厨房,看见小祥正拿着扫帚手忙脚乱地收拾这,地上满是玻璃碎片,水合摔碎的鸡蛋流了一地。看着一地狼藉的样子,妈妈问道:“你在做什么?是饿了吗?”看见妈妈进来,小祥小心翼翼地说:“不是妈妈,我怕你责怪我,所以一时着急才打碎的……”

妈妈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小祥看见书上说:用玻璃杯装满清水,哪一个鸡蛋放进杯里,然后把食一点点地放进杯子里,并用筷子搅动,刚开始沉入杯底的鸡蛋,就会慢慢地浮到水面上。

听完儿子的话,妈妈笑着说:“我我明白了,原来你在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小实验啊。你的想法很好,妈妈支持你这样做,现在我们一起重新做一遍怎么样啊?”

听妈妈这样说,小祥立即欣喜地动起手来。随着盐的增加,鸡蛋浮到了水面上,小祥高兴地叫了起来:“浮起来了,浮起来了!”随机,妈妈给了小祥讲了这个小实验的简单原理。

从那以后,小祥经常会给父母演示一些自己新学到的东西。

父母往往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糟糕的是,你以为孩子是个空桶,给什么,装什么;孩子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因此忘记了,孩子是一个有个性、有思考、有追求的主题。他们的个性、思考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水球的欲望和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看过泰国的一个公益小广告: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贸市场,妈妈和女儿一起经营着自家的摊位。

这天,女儿发现卖豆芽菜的摊位生意不错,妈妈向她解释说,这是因为这里只有一家卖豆芽

于是,女儿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也可以种豆芽菜来卖吗?

妈妈沉思片刻,给出了这样的回复:我们试试吧!

于是,母女二人开始了种豆芽菜的尝试,找器皿、铺好土壤、撒种子、等待发芽……

然而,到了豆芽菜该发芽的日子,母女二人却只看到了一片萧条。

面对这次“失败”,妈妈又说了那句话: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于是,母女俩立刻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经历过一次失败后,妈妈开始与女儿一同研究起适宜豆芽菜的生长环境来:

很快地,第二批种子撒了下去。受到第一次失败打击的女儿弱弱地问妈妈:这次能够成功吗?

妈妈仍然这样回答:我们试试看吧。

可惜,她们又失败了。

雨越下越大,妈妈看着存折上越来越少的数字,忍不住掉下眼泪。

女儿问妈妈“怎么哭了”,妈妈逞强地说道“我没有哭啊”。

被屋顶上的漏雨提了个醒,妈妈又想到了新的方法,她和女儿一起把扎了孔的塑料瓶串在棍子上,吊在豆芽菜上方,为种子不断浇水:

又一次,女儿问妈妈“会成功吗”,妈妈仍然回答:我们试试看。

这句话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样起效了,豆芽菜终于生长起来,同时也滋养了女儿的好奇心。

而在片子结尾的时候,妈妈又说道:

而女儿呢,也终于get了妈妈“勇于尝试”的精髓:

如今,片中女主角的原型——Netnapa Saelee博士正在瑞典从事科研工作。

妈妈常说的“我们试试看吧”,也成了激发她潜能的源泉。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好奇心,愿意去观察、去探究,这是值得家长大加赞赏和支持的行为

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做父母的不一定能知道答案。我们能做的,不过是跟着他一起,探究奥秘的世界。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教育方法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