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宝宝的耳朵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12-06

人的耳朵是比较脆弱的地方,小宝宝就更不要说了。那么爱护宝宝的耳朵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爱护宝宝的耳朵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人的耳朵是比较脆弱的地方,小宝宝就更不要说了。那么爱护宝宝的耳朵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耳朵进水怎么办

洗头洗澡时,耳朵容易进水;躺着喝奶时,耳朵容易进奶液;躺着哭鼻子时,耳朵容易进水。

耳朵进水的情况发生太多了,所以,妈妈们一定要了解宝宝耳朵进水后,该如何护理。

让宝宝侧躺在我们的大腿上,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几次,将水“吸”出来。

或者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动作,反复几次,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固定宝宝的头部,用消毒棉签伸进宝宝耳朵约一厘米处旋转,将水拭干。

如果宝宝不配合,不要强行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宝宝老揪耳朵,可要当心了

前段时间,Join小朋友睡觉时特别爱用小手指去抠耳朵,一边扣一边小委屈地和妈妈说:“耳朵痒痒”或“耳朵痛痛”,在微信咨询倪医生后,得知有可能患中耳炎所致,于是,赶紧带他去医院看看。好在虚惊一场。

实际上,三四个月后,宝宝就能意识到耳朵这玩意儿的存在。也就是在这时,我们可以发现宝宝睡觉时常会乱动耳朵,清醒时常拉着耳朵玩耍。

那么,什么情况下宝宝揪耳朵需要注意呢?

如果宝宝揪耳朵的时候表情轻松、愉快,那说明他揪耳朵并不是因为耳朵不舒服。

如果宝宝哭闹时抻拉耳朵,那很可能是疼痛所致。

出牙的宝宝常会揉搓、抻拉自己的耳朵,表达他不舒服的感受,这种情况我们不比担心。

怎么辨别宝宝是因为出牙疼痛还是患耳部感染所致的疼痛呢?

如果宝宝在某一阶段爱往嘴里塞东西,比如啃自己的手、玩具等,那可能是因为出牙所致的牙床不舒服,但耳部感染的宝宝却不会这样做。另外一点,出牙的宝宝平躺时会感到更加不舒服,耳部感染的宝宝不管是处于什么体位,都会感到疼痛。

爱护宝宝耳朵,6不做

不捏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

回想一下你都是怎么给宝宝擦鼻涕的?是不是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以后可不要再这么做。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小熊马麻处理宝宝鼻涕都是用倪医生推荐的洗鼻水,对着宝宝鼻孔轻轻一喷,鼻涕都出来了。

不教宝宝捂嘴捂鼻打喷嚏

感冒或者过敏鼻炎时,宝宝最容易打喷嚏。有的家长习惯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打喷嚏,于是也把这法子传给了宝宝。

其实这样做并不好。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不捏鼻子灌药

捏着鼻子,宝宝就闻不到药的味道,灌起来so easy对不对?且慢,别太高兴!

捏鼻子时宝宝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宝宝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的鼻腔粘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粘膜和血管损伤。

不要给宝宝掏耳朵

宝宝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宝宝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宝宝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这时才到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

其实,耳屎一般会随着身体运动及口腔的张合,向外移动自行排出。如果发现未脱落的耳屎结成硬块,堵塞耳道,也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切勿自作主张。

不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

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不要用力拍打宝宝的脸

有时宝宝调皮任性,性急的家长会狠狠抽熊孩子一巴掌。这样的行为一定要避免。

家长的大手拍在宝宝的小脸上,很容易打到了耳朵。宝宝的耳膜在大力冲击下可能受到损伤,出现穿孔。

如果损伤到耳膜而家长没有发觉,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情况严重又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儿童护理耳朵进水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