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01-01

轻松快乐的父母,不过是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讨论的其实都是关于育儿和家庭教育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而轻松快乐的父母,不过是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

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轻松快乐的父母,不过是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讨论的其实都是关于育儿和家庭教育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而轻松快乐的父母,不过是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


1、自主——让孩子自主

作为永远的刷屏“经典”,2018年,陪孩子写作业陪到如何如何,继续刷着中国父母的手机屏幕。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会把爸爸妈妈们折磨至此?

我认为,陪写作业,看起来是作业问题,本质上是“让孩子自主”的问题。作业到底是谁的?到底谁该为作业负责?我们今天能陪孩子写作业,未来能陪孩子去面对他一生中所有的大小任务和难题吗?

解决之道,唯有把作业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如果孩子写作业一直是父母的事,那么孩子永远都学不会自己学习。

为什么有的父母会发现,如果不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就根本不想做?这不是因为父母盯得太少,而是因为盯得太多,在父母的全面掌控下,孩子根本就没有发展出自主、自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能力。简单说,父母越强势,孩子越不自律。

除了作业,作为特别关注孩子阅读的家庭教育研究者,真心爸妈还经常被关于孩子阅读的提问刷屏:我陪孩子做了好几年亲子阅读,为什么孩子上学后连认字读题都困难?

我们认为问题仍然出在这个“陪”字。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活动,一个孩子,只有自己有阅读能力,才真的是会阅读,但很多父母执迷无比的“亲子阅读”,不过是把孩子的阅读变成由父母掌控的活动。孩子没在自己读,那么就永远学不会自主阅读——主动的、自由的阅读。

所以,我们认为,爸爸妈妈要学会的第一个常识,就是自主——让孩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生活,并且自主发展自己的情感。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真正的他自己,而不是父母掌控下的木偶;也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才能真正“解绑”,不再成为彼此纠缠一生的共生体。

2、合作——与孩子合作

2018年,我们还遇到无数的亲子关系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孩子叛逆怎么办?我老是控制不住吼孩子怎么办?

它们本质上,都是父母和孩子“合作”的问题。当我们缺乏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把父母的地位凌驾于孩子之上,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你会不停地对孩子失控;你会不断地试图更严密地控制孩子;你会不断地拒绝孩子、对孩子施压、对孩子发出差评。——这一切,会让亲子关系紧张、对立,让育儿生活,成为一场令亲子双方都痛苦无比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是父母和孩子在“自主性”上的交锋,孩子在成长,要成为他自己,而父母要控制,要孩子无条件遵从。很多父母育儿生活中的挫败感,就来自与孩子交锋中的失利。

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看成一场合作,父母的姿态,就会柔软下来,你会尊重他、爱他、支持他、满足他、赞美他、为他赋能,让彼此都从这场合作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感、成就感,并将整个过程,当成无上的享受。

所以,我们认为,爸爸妈妈要学会的第二个常识,就是合作——与孩子合作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与孩子合作培养他的好脾气好性格、与孩子合作培养他的好习惯、与孩子合作帮他顺利渡过青春期……

而合作的过程,也是为孩子赋能的过程,在合作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更善于与父母合作、与同龄人合作、与外部环境合作,换句话说,他会成为更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3、满足——让孩子满足

2018年,我们遇到的另外一些关于孩子的提问是:为什么孩子总是表现得特别黏人?为什么孩子稍不满意,就特别容易大哭大闹?为什么孩子总是特别任性?为什么二宝出生后,大宝变得坏脾气、不听话?

一些父母会认为,是因为对孩子有求必应,把孩子惯坏了。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并不是因为被满足太过,而是因为被满足得不够。

父母会自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而对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很少关注,孩子有没有自己的需求,他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自认为已经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东西,但却很少关注,你给孩子的,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谈到需求,我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孩子的物质需求,其实这只是孩子所有需求的一半,另一半的需求,是精神上的,是被关注、被爱、被支持、被肯定、被赞美、被积极期许,但他们得到的,常常是截然相反的东西,被控制、被施压、被批评、被否定……

于是很多可怜的孩子,其实是处在一种不满足的状态的——他们看起来衣食无忧,内心却有一个巨大的空洞等待填补。

所以,我们认为,爸爸妈妈要学会的第三个常识,就是满足——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及时满足。

一个总是心满意足的孩子,才会更理性、温和、稳定,而内心有巨大空洞的孩子,则更容易既不喜欢自己,又容易与父母和外界对立。

4、成长——父母不断成长

2018年,我们还不断地被问到一些关于父母自己的问题:面对孩子,我总是很难控制住情绪,我该怎么办?有了孩子,我觉得我弄丢了自己,我该怎么办?为什么孩子出现问题,你总是说要到父母身上找原因?

这关系到我们对另外一个常识的认知,就是“成长”——不是孩子的成长,而是父母的成长。

没有人天生会带孩子、会做父母,但既然做了父母,我们就有责任成长为会带孩子的、能带好孩子的好父母。

这种成长,既包括学会教育孩子,学会应对养儿育女带来的生活课题,也包括学会如何一边做好父母,一边做好自己。

很多父母又愤怒又焦虑,不过是对自己、对孩子,对生活无能为力。当你更有能力、更胜任,你会变得更喜欢自己、更热爱孩子、更享受为人父母的生活。

而当父母的成长真正发生,你同时也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那些问题,在慢慢消失。因为,那些问题,原本就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曾解决或者不会解决的难题,比如如何学习、如何学会自律、如何学会负责、如何管理时间、如何管理情绪,都传给了孩子——孩子是一面镜子,里边照出的,是父母自己。

所以,2019,我们继续一起成长,做理解并坚持“常识”的父母,并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学前早教亲子教育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