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玩藏猫猫好处多吗
宝宝玩藏猫猫好处多吗?貌似每个人小时候基本都玩过这个游戏,而且玩得很嗨,好像全世界的小宝宝们都很喜欢玩“藏猫猫”这个游戏,而且很多时候这个游戏还有瞬间止住宝宝的哭闹或者转移宝宝注意力的“功效”!
这不,今天下雨时,宝宝哭闹着要出门玩耍,怎么说都不听,就是一个劲的用手拍门。一边拍门,嘴里还一直吵着“溜溜、溜溜”。
最后还是姥姥灵机一动,藏在卧室门后喊了一句“猫儿”!
前一秒还闹着的宝宝,瞬间就安静了,然后开始找姥姥~就这样,两个人开始玩起了“藏猫猫”,一会儿你藏我找,一会儿我藏你找。
不过,宝宝藏起来的时候真的是“很认真”——罩住自己的眼睛,管你怎么叫我,我就当不知道!
想起了之前朋友给我发的,网上很多孩子玩藏猫猫的搞笑图片,真的是轮到自己家孩子,才知道这些孩子真的不是在搞笑,而是真的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在“隐藏”自己!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孩子怎么藏猫猫的,也许可以找到自家同款宝宝!
你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我隐身了啊~哈哈
我都变成了一块地毯了,随你找,肯定找不到
弟弟:“哥哥,你看不到我了”弟弟:“哥哥,你也看不到我了”
我就在床上,就让你们找不到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宝宝们其实挺不容易的?当然,要配合着找他们的家长更不容易,毕竟忍笑忍到肚子疼,也得装作没看到的样子!
家长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喜欢玩藏猫猫这种游戏呢?这就要从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智力发育说起了。
看不到的东西,那就等于是消失了
在宝宝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外界的东西在他的头脑中尚未形成表像,就好比镜子一样,物体消失了,其形象也随之消失。换句话说,只要他看到的东西消失在他的视野里,他就会认为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他会认为这个东西的形象只有他看到的时候才存在。
所以,一般来说五六个月以前的宝宝对藏猫猫这个游戏没有兴趣就是这个原因。
存在的东西,即使看不到也存在
等到宝宝们五六个月时,就会对藏猫猫这个游戏感兴趣。只要我们用手绢把脸蒙起来,然后再突然取走手绢,漏出脸来,他们就会“咯咯”地笑个不停。我们反复做类似的动作,他们就会反复笑。
这是因为,此时的宝宝们智力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外界实物能够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形象并开始能够保留很短的一段时间了。
此时的实物虽然从宝宝的眼前消失,但是实物的形象还在宝宝的头脑中,等实物再次出现在宝宝面前,他会知道这个实物没有消失,还是存在的。这会让宝宝们意识到,外界的实物并不会因为自己看不到就不存在了,东西就算消失了,也是存在的,也就是发展心理学中常提到的“客体永存”。
存在的东西消失后,可以从其他地方出现
作为妈妈,我们对孩子在七八个月或者八九个月时在一段时间特别“恋母”的事情会记忆尤深——只要妈妈不在眼前就哭个不停,所以无论是我们吃饭、洗澡,还是上洗手间,可能都会让宝宝看到我们的身影,这样他才会不哭。
而这完全是因为宝宝们的“客体永存”意识在发展中。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当我们从他们眼前消失时,他会觉得我们应该也会在消失的位置出现才对。一旦,发现我们没有从消失的地方出现,他们就会感到疑惑或惊讶,甚至是不安,就会哭闹。
而随着孩子“客体永存”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会真正的理解到物体从一个地方消失后,可以存在于别的地方。
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婴幼儿在出生头两年,都在学习“客体永存”这一规律。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从眼前消失或放在了另一个物体的背面,两岁大的孩子就可能认为这个物体不存在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将“自己”和“别人”很好的区分开来。
所以,婴幼儿喜欢玩藏猫猫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一些东西消失后又神奇重现感到兴奋和惊讶。甚至在“藏”自己时,往往认为“我看不见你,就等于你看不见我”,只要把头藏起来就算完事了。
其实,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藏猫猫不仅仅是个游戏,还帮会孩子试验及验证这个原理:即使你没看到物体,他仍旧在你周围,以及并非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
除此之外,藏猫猫还会给孩子带来其它好处:
能锻炼孩子的认识力和社交技巧
藏猫猫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是“藏”的一方,孩子“找”的一方,都有着自己的快乐和成就。它能够锻炼参与者的眼力和听力及快速的奔跑,毕竟想要玩好藏猫猫,眼尖耳明,奔跑速度及藏找策略是必须的。
能够锻炼孩子的专注意识
当孩子玩藏猫猫游戏时,无论是找人的那个,还是藏起来的那个,都要专注——找人的孩子,要专注于听和看,听哪里有没有特别的声音,看哪里有没有藏起者的衣物或者身体部位;藏起的那个孩子,要专注于听找他的人有没有过来,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漏了哪个线索。
总之,藏猫猫不仅能够让宝宝心情愉悦调动积极情绪,还能助于宝宝大脑中表象的形成和智力的发育。
藏猫猫对宝宝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