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是选择溺爱还是适当设限?
原标题:过度满足不可取,适当设限很重要,溺爱只会毁掉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出于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向孩子过度承诺,如糖果、玩具、零花钱等,以避免孩子哭闹。但家长必须清楚,这种对孩子过度发展的满足感很可能是暂时的,以后会破坏孩子的前途。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11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日本留学生杀害母亲的案子。儿子在日本留学近5年,但他没有什么技能,也没有勤工俭学的课程,他只知道如何向母亲索要每月巨额生活费,他母亲负担不起,也无法满足。
然而,不忠的儿子却生下仇恨,在机场刺伤了母亲,让人心酸的是她母亲在病情稳定后试图为他辩护。最后,当然没用,这是法律的底线,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一个这样的魔鬼?一切根源都是孩子母亲溺爱的原因,无限的满足没有底线。
如今,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种“超限满足”已经非常普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分满足的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和自己的一种伤害。反思“超限满足”,“超限满足”在心理问题领域,又是一种典型的“过度效应”。
社会心理学中的这种效应分析具体指:在某些客观经济条件下,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进而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发展表现。同样,这种效应的再效应也是其主要特征。母亲对于物质上的过度,这刺激了自己的孩子,这反过来又产生了更多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欲望会像一个无底洞。当母亲再也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时,孩子们会立刻扭转仇恨。
同样,家长对孩子发展需求的满足也应该适度。一些忙碌的家长出于补偿心理,不能给孩子陪伴,用物质来弥补,却超出了孩子的需求预期,老实说,盲目满足,会越来越多地培养贪婪无能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设定限制?
1、失去生存技能
中国有句老话:“爱子等于杀子”。有的家长自责自己忽视陪伴孩子,主动进行物质补偿,有的家长则是真的很放纵,这就远远超出了孩子的需要,甚至是更加主动地满足孩子。比如:今天给孩子买这个,明天,后天的也一起买了吧,这是他们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宠着?
这样的家长可以利用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满足,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孩子的回应,但却亲手毁掉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明确地说,一个容易得到任何东西的孩子只会把溺爱当作一种习惯,他们的未来必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说他们的个性能否完全独立。
久而久之,让孩子铭刻在心里:他没有得不到的东西,但也不乏需求。这不仅会让他永远没有独立的欲望,也不会有挫败感。孩子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也就是今天有多少年轻人进入职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急功近利,喜欢投机取巧,甚至要求过高的原因。
你认为这样自私的人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多久?谁会喜欢一个性格严重缺乏的人?家长或许可以等待孩子的转变,浪子回头,但你知道,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无常,谁愿意等待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人。
2、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贪图享乐,酿苦果,勤劳朴素,做智者”,这无疑是解读儿童教育方法和效果的最佳途径。如果一个孩子想买一个他喜欢的东西,他必须节省他的零花钱或工作赚钱,而不是依靠他的父母。
我在某个时间给孩子们买了很多玩具。但后来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下降了很多,很容易变得不耐烦。于是我便理解,孩子的过度满足意味着孩子面临更多的选择。孩子的思想还不成熟,面临着选择的多样化,无法摆脱一定的心理环境压力。我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帮助,而且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情绪。
李嘉诚,他一个人建立了一个伟大的贸易帝国,但他的两个儿子不认为他们的父亲是慷慨地,因为他们“吝啬的父亲”只给了他们口袋里很少的钱,还经常让他们打工挣生活费。“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相反,如果家长盲目地实施过度的满足,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容易造成孩子正确价值观的丧失。
选择什么时候限制?
心理学一般认为,一岁的孩子,技能和积极需求都很弱。孩子们没有太大的需求,因此,在这个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可以的。
从一岁到两岁的期间,儿童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并能产生主动性,同时,在外界的引导下,提高了表达自身需求的能力。家长还是要满足这些孩子的基本要求,但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限制,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推迟。
然而,从两岁起,父母就要面对孩子的要求,适当地说“不”,并且一步一步的引导,让“限制”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如何正确设置限度?
1、以身作则
如果我们想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就应该做好我们自己,不用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孩子的需要寄予厚望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童年,父母的教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受到自己好的方面的感染
2、设定规矩,明确要求
中国不是契约社会,但这并不妨碍父母与子女契约关系的建立。契约精神是提高儿童自我约束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亲情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是避免“过度教育”的基础,但主要是通过契约精神的真正手段来确立相应的规则意识。
但需要明确的是,你需要知道尺度,如何把握儿童与家庭和谐的尺度,如果有偏见,那都是两败俱伤的做法,会伤害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影响家庭的和谐。
3、有奖有惩,恩威并重
在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建立亲子关系,设定规矩就应该有相应的奖励处罚制度。例如:当孩子们贪吃糖果,超过每天的上限时,家长可以“惩罚”他们,例如,他们一周内不得去游乐园。这样可以培养和树立孩子的规则管理意识,也可以顺利建立家长的形象
“过度满足”的致命缺陷是家长没有主动为孩子设限。因此,孩子们自然没有规则感。家长需要“设限”的勇气,当然,这一时期的程度还需要适当把握。
过度的满足不可取,但是设定限制也应当三思而后行,无论是主要的内容还是其方法的有了问题,都会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