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夜醒的误区 父母早知道早避免
原标题:宝宝睡眠不稳,频繁夜醒,可能是吃“错”了,父母早知道早避免
宝宝频繁夜醒的误区?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家长一定要查明原因然后及时处理,否则长时间影响宝宝睡眠会导致发育缓慢。那么,宝宝频繁夜醒有哪些误区呢?家长一定要及时避免。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新手爸妈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育儿经验,或者向过来人/长辈请教,殊不知有很多经验并不科学,就拿“不睡说明不累,等累了自然就睡了”来说,不仅不会促进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误区一:不睡说明不累,等累了自然就睡了
很多父母都信奉这个理论,经常陪孩子玩到凌晨,把他们“熬”睡。这个方法虽然能够解决哄睡困难,却害娃不浅。
在《婴幼儿睡眠全书》里提到:婴幼儿的睡眠模式不同于大人,如果等到孩子自己累了一下就睡着,这样的睡眠模式属于孩子产生过度疲劳时的入睡机制,是一种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睡”。
也就是说,“孩子累了自己睡着”是一种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睡”。这种入睡方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比如孩子脾气暴躁、哭闹不止、哄睡困难,不只是睡眠质量被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情绪和智力发育。
【建议】父母抓住宝宝的疲倦信号,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婴幼儿犯困后,往往不能主动入睡,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该做好辅助工作,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他们揉眼睛打哈欠、目光呆滞、注意力不集中、不爱玩耍说话,有些烦躁时,说明他们已经困了,需要睡觉。此时父母应该及时哄睡,而不是等他们自己睡。
同时还要逐渐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上面图片是0-36个月宝宝对睡眠的需求,白天睡几次,晚上睡多久都非常详细,父母可以参照这个数据满足宝宝的睡眠需求,但是优质睡眠不只是时间还有质量,比如晚上尽量8:30-9:30之前睡觉,别太晚,更不要熬到凌晨再睡。
误区二:宝宝1-2月后就不需要襁褓了
新生儿时期,很多妈妈都会用襁褓把宝宝包裹起来,这样就能模拟子.宫内拥挤温暖的环境,给宝宝安全感,让他们睡得平稳香甜。但是襁褓用到什么时候就不用了呢?有研究显示,包襁褓可以有效减少婴儿啼哭,而且对只有1-7周的婴儿更有效。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表示,宝宝一两个月以后就不再用襁褓了。首先,7周以后襁褓对宝宝的作用减小,用不用没什么差别;其次,随着月龄增加,宝宝白天的清醒时间越来越久,他们需要解放双手,尽情吸吮和触摸,如果继续使用襁褓,将会限制自由影响发育。
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婴幼儿睡眠百科全书》里提到:宝宝使用襁褓到4个月或者更大一些才是最好的。宝宝白天不用襁褓,有足够的时间吸允手指、探索世界,进行大动作的练习;等到晚上睡觉再用襁褓,保温保暖,给予安全感,减少他们夜醒的发生。
当然,用不用还得视情况而定。
【建议】父母根据宝宝的需求选择。有的宝宝睡眠稳定,不用包裹也能睡得很香,可以不用襁褓;有的宝宝睡眠不稳,经常半夜“惊跳”,可以继续使用襁褓。同时还得注意气温变化,比如炎热的夏天,用襁褓很可能会把宝宝热出“痱.子”来,不利于睡眠和健康,就别再包裹了,或者包裹后打开空调,调整室温。
误区三:晚上喂米粉可以改善睡眠
很多父母看来,宝宝频繁夜醒是没吃饱导致。母乳和奶粉都是液态食物,相当于有营养的水,吃的虽多,但是消化排泄都很快,往往吃下去没多久宝宝就被饿醒了。如果睡前给宝宝吃点米粉,将会起到“垫肚子”的功效,大大减少饿醒的频次。
《婴幼儿睡眠百科全书》持反对意见,书里提到:米粉虽然属于半固体/固体食物,但是它给宝宝带来的饱腹感,远远不及营养丰富的母乳/配方奶粉,因为母乳/配方奶粉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会转化成蛋白颗粒凝结在胃里,被宝宝慢慢消化、吸收。
而且,米粉的营养单一,根本就比不上奶粉/配方奶粉的营养价值。
所以说,宝宝睡眠不稳,频繁夜醒,可能是吃“错”了,父母早知道早避免
【建议】宝宝6个月左右,或者具备了辅食添加的信号,就能添加米粉了;但是米粉不是唯一,不能影响母乳/奶粉的摄入。晚上可以吃米粉,但是不能吃太晚,也不能只吃米粉不喝母乳/奶粉。
傍晚给宝宝吃1-2勺米粉,睡前0.5-1个小时再喝点母乳/奶粉,保证孩子辅食和奶的摄入,让他们吃饱喝足,有个好睡眠。
PS:同“晚上喂米粉可以改善睡眠”一样,“宝宝6个月以后,吃固体食物才能睡得好”也是错误的说法。
对于婴幼儿来说,辅食只是营养辅助,宝宝的热量和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乳/奶粉。有数据显示:6个月宝宝,95%的热量由母乳/奶粉提供;9个月的宝宝,75%的热量由母乳/奶粉提供。
因此,即使宝宝已经适应辅食,也要保证母乳/奶粉的摄入,不要本末倒置,只吃辅食不喝(少喝)奶!
本内容和图片都是由用户投稿,如果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