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试图抢占中国市场最新事件

04-25

收藏文章
奶粉“跟风”又涨价 牵动消费者神经。一位奶业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都有一个误区,国产奶粉不应被贴上“问题奶”的标签,进口奶粉也不意味着一定没有问题。选择什么奶粉,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要,市民应理性消费。

“洋奶粉”试图抢占中国市场最新事件

  继3月集体涨价后,“洋奶粉”日前又“蠢蠢欲动”,打着“响应新国标”的旗号发动涨价潮。年轻妈妈们直呼“宝宝快喝不起了”。

  洋奶粉涨价令人忧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城区内几家婴幼儿专卖店和大型超市发现,奶粉市场价格总体平稳,但个别进口品牌奶粉已上调价格。不少年轻父母表示,如果洋奶粉价格继续上涨,将会考虑选择国产奶粉,但是他们担心受进口奶粉涨价影响,国产奶粉也会“跟风”涨价。

  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在进口奶粉销售专柜发现,多数市民翻看一下奶粉价签,然后转身推着购物车就走了,只有年轻的父母会驻足仔细查看。超市导购员小郝告诉记者,去年进口奶粉已经涨过价了,今年只是个别品牌产品顶不住成本压力才上调价格。

  “虽然洋奶粉的价格一路走高,但是在能承受的消费范围内,还是愿意选择进口奶粉。”正在选购进口奶粉的年轻妈妈小赵说,在给孩子选择奶粉的问题上,全家费尽了心思,出于对进口奶粉质量的信任,最终确定了某品牌洋奶粉。“进口奶粉的口味一般都偏甜,宝宝一直比较喜欢喝,虽然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贵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是愿意花钱图个安心。”

  黄女士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说:“孩子出生后,因母乳不足,一直给宝宝喝奶粉。考虑到洋奶粉的生产技术,可以保障奶粉的质量,才选择了进口品牌奶粉。”去年奶粉集体涨价后,今年又有个别品牌进口奶粉涨价,她也考虑过给宝宝换个国产品牌奶粉,但担忧国产奶粉也会随着进口奶粉“跟风”涨价,同时还担心换奶粉品牌,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尽管心中有些愤慨,只能无奈地接受。

  正在选购国产奶粉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她身边的朋友都比较“崇洋”,一般会给自家宝宝喝进口奶粉。但是,她不认为洋奶粉质量就一定好,“从生产、运输到国内销售,会耗费很长时间,从新鲜度来看还不如国产奶粉。所以家中的宝宝一直吃的都是国产奶粉。”对于洋奶粉涨价,王女士直言“没有直接感受”,只是担心洋奶粉涨价以后,国产奶粉也会跟着涨。

  国产奶粉“涨价求生”

  进入3月以来,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频传涨价消息,完达山雀巢美赞臣等集体提价,掀起新一轮奶粉涨价的风潮。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洋奶粉不断涨价,并试图通过涨价牟利,加速在国内市场扩张。而以完达山为代表的国产奶粉则在多年价格未变的情况下,迫于成本压力和企业发展需要,不得不抛弃“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开始试图通过“涨价求生”寻求产业复兴。

  有媒体报道称,近期在哈尔滨婴幼儿奶粉市场中,完达山奶粉涨幅较大,以完达山“元乳”奶粉为例,原价每袋56元的奶粉,提价后价格为60多元。作为国内奶粉产业的“老牌劲旅”,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谈起这次涨价原因时显得颇为无奈:“由于成本不断攀升,完达山已经苦撑2年,现在实在撑不下去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出,市场销量减少,不得不采取“薄利多销”战略。而在进口奶粉猛烈冲击下,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在生产和营销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国内奶企利润不断下降,导致企业没有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推广,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最终陷入“薄利难多销”的困境。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等人表示,“洋奶粉”借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在轮番涨价后,获取更多利润持续投入市场,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态势,导致国产奶粉在与其竞争时节节败退。

  除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质量心存疑虑,导致国产奶粉销售状况不佳外,市场环境恶化也是国产奶粉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一位国内奶粉企业负责人认为,如今国产奶粉在一线城市生存比较困难。很多大城市的大型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奶粉企业违规征收节庆费、条码费、开户费等,令国产奶粉难以承受。即便硬着头皮进入商场,由于资金实力较弱,没有雄厚资金投入后期宣传和营销,产品销量依然有限。

  洋奶粉侵蚀定价话语权

  一位乳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外资奶粉品牌占市场总份额的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外资品牌则占据近85%的份额。外资奶粉肆无忌惮地“说涨就涨”,反映了内地乳业的话语权逐步被洋奶粉侵蚀。

  业内人士认为,乳品行业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还关系到包装、原料、畜牧养殖等上下游多个产业,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如果“洋奶粉”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我国奶粉市场定价权也将拱手让出。我国奶粉产业要想走上复兴之路,除了提高产品质量重获市场信任外,政府还需要对国内奶粉行业进行适当扶持和规范。

  业内人士建议,对同样生产经营乳制品的企业,应按照其在拉动产业发展方面贡献的不同而实行不同的帮扶政策,或对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技术改造方面的倾斜投入,促使国产奶粉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

  前不久,部分洋奶粉发生“活虫”“死虫”事件后,涨价潮非但没有偃旗息鼓,近日还以配合新国标要求对部分营养素含量进行了调整为理由,大肆涨价。

  据资料显示,从去年12月开始,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阶段,900克)售价突破了400元。惠氏称涨价原因是升级配方和成本上涨。除启赋外,雀巢、雅培等多个洋奶粉品牌都在今年陆续推出了价格3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

  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奶粉提价的理由站不住脚,奶粉的新国标并没有很大变动。此外,国际奶源价格从去年8月份开始呈现下跌趋势,原来每吨价格曾探高到3万~4万元,现在已经低于2.8万元,所以不存在成本上涨的问题。

  即便如此,“洋奶粉”大肆涨价,还是让中国消费者颇感无奈。奶业专家认为,关税政策调整,原奶收购价、食糖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运输成本上升,奶粉产品更新换代,配方改变,整个食品行业涨价,都是洋奶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国产奶粉面临信任危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恨铁不成钢。尽管洋奶粉价格不断上涨,每罐奶粉动辄几百元,消费者心疼自己的口袋,但是洋奶粉仍被不少中高收入消费者青睐,经济条件稍好的消费者也奔洋奶粉而去。

  奶业多名专家呼吁,唯有从源头上下工夫,从制度上强化、落实,加大奶粉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及时公布检测信息,让制度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让国产奶粉少陷入“这门那门”,才能逐步化解国产奶粉信任危机,阻止洋奶粉对国内乳业话语权的侵蚀,遏制“洋奶粉”试图抢占中国市场的野心。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国产奶粉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