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脑与宝宝成长的大辩论

10-08

收藏文章
现在相信大部分的家庭都有电脑,有的是台式机,有的是笔记本。所以小宝宝从小就可以接触到电脑,那么电脑到底是伤了孩子,还是帮了孩子?我们来看看家长们的大辩论。

关于电脑与宝宝成长的大辩论

 

  反方:伤了孩子

  悄悄(早教的执着爱好者和实践者):

  虽然我们生活在电脑时代,但我不认为幼儿就有必要经常性的接触电脑。0~6岁是孩子心理和性格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自然学到了社会交往的规则和如何表达自己。在幼儿玩电脑的问题上,我更关注的是过多地与物品进行被动交流可能造成的孩子的心理问题。

  细细算来,作为职业女性,我这个母亲每天和孩子有效交流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在这个时间里,我必须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做出有效的观察,对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引导。仅仅几个小时的交流,使孩子与我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这一切是学龄前孩子和电脑或者电视交流很难得到的。电脑游戏也可以和孩子起到一定的互动作用,但是那是一种被动的互动。当然,有限制性的让孩子接触电脑、电视、光盘等未尝不可,但家长要严格把握。

  在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光中,我也曾把电脑、网络和一些幼儿游戏软件、儿歌Flash介绍给孩子。我发现我的儿子并不是投入得不可自拔,一般他自己玩个10分钟到20分钟,就自动放弃了这个项目,转而要求和父母进行亲子交流,或者画画及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玩具。我又询问了很多家长,就发现了一个特点:那些非常关注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家长,那些肯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主动交流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比较少地对电脑游戏、电视等十分投入,即使感兴趣,也基本上能自觉地适可而止,及时更换活动内容。这和我当初的“想当然”有些出入。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越是限制孩子玩某个项目,孩子越渴望得到它。那为什么对于电脑游戏这件事,孩子有着不同的反应呢?

  经过查阅资料,我意识到,实际上,这些与家长有着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已经建立了人与人主动交流的良性社会交往习惯,所以他们能够在人与物的交往环节上适可而止。所以他们对电脑游戏、电视等,仅仅看作是游戏的一个种类,而不会沉迷于此。相反,那些或者忙于工作顾不上与孩子交流,或者把孩子交给保姆及老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有着亲子交流上的欠缺。孩子感觉到孤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一种互动交流。每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或者受到挫折,他可以逃避到电脑、电视中去,而且这个年纪需要的挑战感也得到了满足,于是孩子就会越来越沉溺于这种非现实的交流中。

  从最实际的方面看,孩子安静地玩电脑看电视对成人来讲是省心多了,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困难正逐步加重,到了学龄、到了青春期,当家长急切地想知道孩子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的时候,多年造成的沟壑很难一步跨越。

  当然,我也赞同孩子有限度地接触电脑以及有益的游戏。我更愿意我的孩子把电脑电视看作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插电的“亲人”。孩子在学龄前甚至是婴幼儿期,我会在他接触电脑的初期很谨慎地陪同他一起玩游戏,而不是把他孤零零地扔给电脑。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从电脑中获取知识,更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建立正确的人机关系。

  TIPS:全世界越来越多儿童教育专家和医生正在发出同样的警告。国际保护儿童组织“儿童联盟会”呼吁暂停让年幼儿童通过电脑学习基本教育的做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电脑能够影响儿童在体能、精神、社交、道德和智能方面的发展,比如削弱思考、想像力、创造力;破坏书写、拼字和阅读技能;削弱语言和识字技能,终日跟电脑为伍的儿童大多无法跟别人正常面对面沟通;注意力差,容易不耐烦……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