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 不仅仅是熄灯
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今晚落下帷幕。全球150多个国家7000多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按照时区顺序次第熄灯,还原天空的颜色,用象征性的行动表示对地球的关注,对环保的支持。
21:30之后,地球一小时就结束了么?答案是没有。因为,地球一小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超越一小时,全球在行动
在中国,所有承诺了要做绿V客的人们,要在自己选择的那一天里行动起来,记得是每一周都要行动哦。
在俄罗斯,在收集到了10万个公众签名之后,WWF俄罗斯的同事们还要把这些公众意见提交给议会,为的是推动修改现有的森林法令,保护一片面积相当于两个法国那么大的森林不要被滥砍滥伐。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阿根廷,阿根廷野生动物基金会(FVSA)会把地球一小时期间公众的呼声带到参议院,呼吁将Banco Burwood 建为该国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在乌干达,在接下来一年里,WWF计划在2700公顷遭到破坏的森林里补充种植至少50万棵本土树种,这将是全球首片地球一小时森林。
新加坡利用地球一小时在国内发起了空调24度的宣传,号召所有商场、建筑、家庭上调空调温度。
印度、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把可再生能源的理念植入了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希望能借这个公众参与度很高的平台推动当地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在地球一小时最初发起的地方——悉尼市市长Clover Moore在当晚的讲话中表达了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决心,WWF澳大利亚则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推动澳大利亚政府承诺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升至50%。
不仅仅是熄灯
“地球一小时不再是象征性的熄灯一小时,更是一种从地方到全球的行动力量,推动各地的人们为环境做出积极的改变。”地球一小时CEO、联合创始人Andy Ridley 表示。
确实,2007年在悉尼发起地球一小时的时候,Andy和他的同事们希望借此引起200万悉尼市民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之后,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加入了这个活动。2011年之后,地球一小时的logo从60变成了60+,这个“+”号意味着地球一小时概念和内涵的延展——从气候变化议题到可持续发展议题,从关灯一小时到采取环保行动。
今时今日,全球都面临着共同的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雅加达的洪水,澳大利亚的大火,中国的雾霾,美国的桑迪飓风,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极端气候、环境污染对个人、家庭、城市可能的伤害。我们需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