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娘的城管:没人爱没人管 很无奈很伤感
“就是政府出钱雇了一帮挨骂的”
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发现自己的一身“官衣”,远没有警察的好使
2006年8月11日下午,成为城管执法的转折点,北京市海淀区城管副分队长李志强在对无照商贩崔英杰查处时,遭遇暴力抗法,被刺中颈部而死。这是北京城管成立8年来,首位因公殉职的城管执法人员。
崔英杰最终被判死缓,这一判罚也被媒体称为“尴尬的正义”。正是这种尴尬,成为城管执法从刚性转向柔性的契机。
2008年,奥运会将近,规范城管执法之声日盛,尤其是北京市开始对城管执法提出更高要求,“文明执法”成为流行词。
“文明执法”面临新的困境,连自己算不算公务员都不清楚的罗君,发现自己的执法权威日渐薄弱:暴力打砸不被允许,小贩商品只能暂扣,让小贩对城管执法开始失去恐惧感。“我们负责执法的项目越来越多,从四五个大项,到十多个大项。各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都转到我们这边来了。”
大学毕业三年的王磊,正好在改革之初加入城管队伍。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发现自己的一身“官衣”,远没有警察的好使:“轰走的无照小贩,你一离开他立即就会回来,回来你再轰,一来二去就会吵起来。小贩、居民的矛头全指向城管,被骂得狗血淋头是常事。”
也正是这段时间,城管队伍内部开始流传一个说法城管是“没娘的孩子”,另一个更直白的说法则是,“城管就是政府出钱雇了一帮挨骂的”。
“没娘的孩子”并非妄言,杨小军指出,在政府管理的机构和事业中,目前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各地的行政(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另外一个就是城管执法机构。各地城管执法机构属于地方市、县政府的执法机构,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中没有单独的城管执法机构主管部门。可以说,城管执法机构目前属于所谓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执法机构。
王磊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当上城管一年以后的事情。“工商局上面有工商总局,住建委上面有住建部,城管上面有什么?”
2008年11月底,一场意外将城管的无力推向顶峰,散发小广告的曹强在被天安门地区城管队员追赶后,跳入筒子河身亡。事后,公众开始质疑城管执法不当,开始讨论城管是否拥有“全力追赶”的权力。
“当时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很荒谬,连追赶的权力都没有,我们干脆都待在巡逻车里算了。”王磊的质疑不无道理,据罗君回忆,事件发生后,许多城管开始消极执法,“能不干就不干,必须干就悠着干,千万别惹事”;亦有很多城管队员开始选择逃离,寻求门路转向其他政府机构:“很多人转到街道办去了,毕竟人家那是正规机构。”
“留不住人,城管队员流失比较大,导致还在工作的人也没什么荣誉感、成就感。”工作5年,王磊身边许多同事都跳到其他政府部门:“很多人将城管作为一个跳板,先进入公务员系统,再谋求更好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