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乐器,上大班还是小班好
小班——适合初级
小班教学是介于大课、小课中间的一种授课方式,比较常见的是一对二的教学模式,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比较常见。
小班教学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缺点。
在初学阶段,几个年龄相当的孩子在一起学琴,彼此之间有激励作用。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弹得不错,另一个小朋友的家长就会说:你看谁谁谁和你一起学的,你看人家弹得多好。
孩子都有不服输的精神,出于想要超越同伴的意识,他会特别努力。
但小班教学也存在它的缺点:不同步,引起不适应。
生病往往在所难免,要是上课时孩子生病了,下个月另一个孩子生病了。同班学琴的情况就会不同步,老师不可能为了某个小朋友而延误进度,只能让生病的孩子落下课了。在学校落下的课,家长还能自己替孩子补,落下一节琴课要怎么补?只能找教琴老师花10~15分钟匆匆补一下。
另外,由于孩子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学琴的进度也不可能完全同步。同期学琴的几个孩子随着学琴时间的增长,渐渐会显现出明显的差距。到底是教得进度慢一点,还是快一点?为了平衡,老师只能选一个折中的办法,这对进度快的孩子是种浪费,进度慢的孩子又没办法很好地巩固基础。时间长了,对孩子的心理会有影响。
案例:琴童阳阳和撞撞 琴龄2年
阳阳和撞撞是邻居,阳阳比撞撞大4个月,因为从小一起玩大,感情特别好。阳阳快5岁时,妈妈决定让他学钢琴,后来两位妈妈商量觉得学琴时有个伴挺好,就给两个孩子报了一对二的钢琴课。每堂课1小时,专业院校老师授课,学费比一对一的小课便宜一些。
刚开始两个孩子的感觉不错,互相比着学琴。时间久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虽然阳阳只比撞撞大4个月,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比撞撞在学琴上有优势。
老师为了协调两个孩子的学琴进度,只好放慢阳阳的,加快撞撞的,两个妈妈都不干了。阳阳妈觉得自己孩子明明可以上新课,为什么还要重复上节课的曲子。撞撞妈觉得进度慢一点,基础打得扎实一点也挺好。
家长的心渐渐产生了隔阂,最麻烦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开始产生偏差。
撞撞每次都没有阳阳弹得好,撞撞妈觉得难堪,“为什么阳阳能弹好,你弹不好?你看看人家阳阳,你看看你……”终于有一天撞撞对着妈妈吼:“他弹得好,让他当你儿子好了!”
孩子的情绪是没办法用理智控制的,撞撞将跟学琴有关的所有负面情绪全都归咎在阳阳身上,甚至在小区里遇到阳阳也只当没看见,原本可以一起快乐长大的两个小伙伴成了陌生人,孩子的妈妈也互相看不顺眼。
最终的结果是两个孩子解散一对二的小班教学,各自上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