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爸妈让孩子成父母双全孤儿 最美好的事是陪孩子长大

12-27

收藏文章
如今,都市男女都在忙碌,忙工作,忙应酬,家中的孩子被忽略。忙碌的爸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父母双全的孤儿。就想《爸爸去哪儿》主题歌中所唱的,最美好的事就是陪孩子慢慢长大。

忙碌的爸妈让孩子成父母双全孤儿 最美好的事是陪孩子长大

  “牺牲自己,把一切都给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如果说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疏于沟通,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遗憾,那么还有一类爸爸妈妈则是一切都为了孩子,这使亲子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牺牲自己,把一切都给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今年的年度热点新闻李天一事件中,他的家庭教育备受诟病。古人常说“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长远”。但是很多为人父母者往往不懂这一点,他们更愿意用所谓的爱“绑架”孩子。

  忙碌的家长们往往会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他们更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一类家长则因为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如意,就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他们没有达成的愿望。

  一些中国式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甚至已经到了“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地步:母亲放弃自己的事业到国外陪读儿子,或者母亲放弃自己的工作,到外地给子女照顾孙辈,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常见。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生活的控制,并没有在他们成家立业后终止。甚至有很多父母,凡事爱帮孩子拿主意,包括婚姻,他们要求子女的婚姻模式,是一种能让他们掌控的婚姻,一旦不满意,就会让孩子放弃婚姻。

  教育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作选择,这就叫存在,哪怕遭遇过很多挫折,但如果都是自己的选择,就会有存在感,会坚韧不拔。”而目前中国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的,恰恰是这种存在感的缺失。

  “迫不及待”地培养孩子成才成中国家庭教育主题

  英国教育家伊迪斯对中国父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感触很深,他曾经用“迫不及待”来形容中国父母的心态。健康、快乐、平凡的人生,似乎在中国父母眼中,没有什么价值。

  现在的70后和80后父母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较高,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知识灌输和物质满足,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家长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之间。很多孩子不仅要学习英语、书法,还要学习钢琴、绘画等,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众多年轻父母的追捧。

  与过度智力开发的现状相比,家长对于孩子的德行教育则不那么重视。一份对于家长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时,有80%的家长首选“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高于“身体素质培养”的64%和“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的54%。

  “0-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经常处于被指责的状态,对孩子内心的伤害非常大。”有教育学专家提出,这是对亲子关系最大的破坏,家长应该掌握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发展的普遍规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