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孩子的电子产品观念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网上交友、购物、玩游戏,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孩子日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
四五岁就上网,未成年变“屏奴”
“我最喜欢玩‘切水果’了,学说话的‘Tom猫’也很好玩。”今年5岁的亚哲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ipad往沙发上一靠,玩上个把小时。
与亚哲一样,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的“00后”孩子已成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城市儿童生活形态与消费状况(2012-2013)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4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
重庆市一家幼儿园教师陈婷婷告诉记者,班上的小朋友几乎都会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孩子的话题经常是ipad上的游戏,不玩反而显得“不合群”。有的中小学教师将作业留在网络邮箱里,上网成了孩子必做的功课。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魏晨曦说,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便于低龄儿童操作,既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得住诱惑;再加上如今家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孤独、无聊,很容易产生“屏幕依赖”,以至于成了“屏奴”。
过于依赖网络,不利身心健康
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到1小时,大部分时间“宅”着;节假日超过一半的孩子在电视、电脑等各种屏幕前待2小时以上。教育部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在持续上升。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10多年间我国各学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平均上升20个百分点,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重要原因。”
“迷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后,现实人际交往淡化,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孩子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回不到现实生活中,跟父母沟通都困难。”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近几年因玩手机、电脑上瘾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都是交流沟通障碍。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爆炸”,移动网络终端则使这些信息碎片化。“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组专家认为,碎片化是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但对未成年人而言,一方面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批判性、理性化、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对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构成挑战。心理医生指出,一些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