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是什么意思?“坳”九节的“坳”字背后的故事

04-01

收藏文章
拗九节是什么意思?许多人对拗九节的“坳”字感觉很生僻,不知道怎么读。为什么节日要取这种生僻字眼呢?原来拗九节背后的故事和目连救母传说以及福建人的口音有关,快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1

拗九节是什么意思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汉族民俗节日,拗九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廿九。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2

拗九节的“坳”怎么读

拗,中国汉字。坳字有三个读音和意思。

(1)ǎ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

(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

(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

拗九节(ǎo jiǔ jié)的“坳”取的正是第一个读音和释义。

拗九节的“坳”字传说原本因为“垢”字,由于福州话“九”与“垢”谐音因此拗九节一词流传开来。

3

拗九节的由来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拗九节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