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中祖辈要定好位!
可以老有所为,给发挥余热提供机会。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隐患:
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祖辈对孙辈的偏爱,这种偏爱往往变成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一包到底。在老人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特内向”,另一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特外向”。在家里随意打人骂人是霸王,在外面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哭和撒娇。上学要爷爷奶奶背书包,过马路要人牵着手,吃饭要人喂等。
2、导致教育“脱代”。祖辈的世界观形成早,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底,知识面窄,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用老观念教育孩子,如:老人哄孩子睡觉,“你再不睡,老虎就来吃你,或者,不快点睡坏人要来抓你”,恐吓孩子,孩子精神受压抑,甚至导致恐怖症。另一方面,老人年龄大,喜静懒动,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智力都受影响。老成有余,活泼不足。
3、疏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隔阂”,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祖辈对孩子一味溺爱,对孩子的错误过分宽容,完全迁就,袒护,孩子喜欢这样。父母更爱孩子,但发现孩子有过错时,就要严管,并教训和惩罚孩子。父母如此做,完全是为了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由于老人的偏袒,孩子分不清好坏,反而嫉恨父母,产生抵触心理。祖辈干预,使父母无法行使教育自己子女的权利。既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易导致家庭关系不和。
老人带孩子须具备以下条件: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3、性格开朗,没有固执偏执倾向,对孩子有耐心;
4、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5、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育儿;
6、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从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7、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8、懂得幼儿的饮食营养喂养和生活护理;
9、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10、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带孩子外出,认识周围的世界。
隐患:
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祖辈对孙辈的偏爱,这种偏爱往往变成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一包到底。在老人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特内向”,另一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特外向”。在家里随意打人骂人是霸王,在外面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哭和撒娇。上学要爷爷奶奶背书包,过马路要人牵着手,吃饭要人喂等。
2、导致教育“脱代”。祖辈的世界观形成早,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底,知识面窄,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用老观念教育孩子,如:老人哄孩子睡觉,“你再不睡,老虎就来吃你,或者,不快点睡坏人要来抓你”,恐吓孩子,孩子精神受压抑,甚至导致恐怖症。另一方面,老人年龄大,喜静懒动,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智力都受影响。老成有余,活泼不足。
3、疏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隔阂”,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祖辈对孩子一味溺爱,对孩子的错误过分宽容,完全迁就,袒护,孩子喜欢这样。父母更爱孩子,但发现孩子有过错时,就要严管,并教训和惩罚孩子。父母如此做,完全是为了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由于老人的偏袒,孩子分不清好坏,反而嫉恨父母,产生抵触心理。祖辈干预,使父母无法行使教育自己子女的权利。既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易导致家庭关系不和。
老人带孩子须具备以下条件: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3、性格开朗,没有固执偏执倾向,对孩子有耐心;
4、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5、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育儿;
6、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从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7、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8、懂得幼儿的饮食营养喂养和生活护理;
9、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10、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带孩子外出,认识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