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道 关于示的问题

11-17

收藏文章
一、说“方法”  关于方法的专门理论告诉我们:“方法是表示研究或认识的途径、理论或学说”,即“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的、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采用的手段或操作的综合

父母之道 关于示的问题

笨手笨脚。现在的父母,普遍忽视这个责任,不仅不肯作为责任来承担,就是孩子想学也不肯教。因为大多数父母都没看到这些本领的重要性,都不知道这个过程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只知道这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分散孩子的精力。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父母之道所说的“示”,是作为为人父母者的一种施教方法提出来的,因此具有居高临下的意味。其实,父母对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成为一种平等的交流才对。“示”要这样,“传”、“戒”、“勉”也都应该这样。

  四、“示”中值得注意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几个真实的事例:

  据媒体报道,2000年12月2日,一8岁男孩过生日,竟邀上平时关系好的“小哥们”到一大酒店开一包房,并让服务生叫几个小姐来作陪,见服务生面露惊愕,他竟将一大沓百元大钞甩到桌上说,只要小姐伺候得好,小费是不会少的……

  另据报道,2002年10月下旬,某镇一16岁少年因猥亵女童被刑事拘留。该少年供述,不久前其父亲带回家一盘光碟,藏了起来。他觉得神秘,趁家中无人之机,偷偷拿出来播放,竟是淫秽光盘。看着电视画面,使他满脑子想入非非,当天下午便去邻居家,将一7岁女孩按在炕上予以猥亵。

  《人民日报》2003年2月21日“今日新语”专栏,谈到两个例子:在南京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学生主动给老人让座,遭到母亲的训斥和阻止,女孩不服母亲的“教训”,顶了几句,竟挨了母亲的巴掌。上海街头,母女俩过马路,遇到红灯,母亲硬要闯过去,而女儿死活不肯,最后被母亲骂作“猪头三”,还打了一顿。

  上述种种大人们的“坏影响”,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见,那些有意无意的“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在前面,我曾结合一些问题,谈到运用“示”的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情况,比如“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切言行都应视为教育行为”,要尽量注意“所有言行的正确性”,而且要“真做”,不要“假装”。再比如,哪类事一定要给孩子明示或暗示,哪类事则不要干涉过多,要防止使孩子形成事事都要等父母表态的依赖性,没有父母的“示下”就手足无措,等等。
 


  除了那些一般的要求以外,还有几个值得特别注意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应该引起为人父母者的重视。

  1、从“示”的内容来说,该“示”的必示,不该“示”的不能乱“示”。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现身说法的话,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他在《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