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学前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10-10

收藏文章
认为学前班“好歹能学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着当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理念性的错误,就是蔑视儿童的玩耍权。把玩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学总比不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是在游戏中进行。

尹建莉:学前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前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文=尹建莉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学前班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它使儿童远离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但现在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入学后就是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强”。这里所说的“强”是在认字、计算和考试这些方面,不过这种“强”是不真实的。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学模式及价值取向方面。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大家都在手段与目的的问题上被搞晕了、迷失了,表面化地理解一些教育问题,在儿童教育上形成一些畸形而浅薄的价值判断。而学前班教学恰是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拔苗助长地让孩子们在写作业、考试或守纪律方面早早地表现得“训练有素”。可这是“强”吗?

且不说这“训练有素”里包含有多少反教育学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单是孩子们表现出的“学业优势”也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人生培养战略,如长跑战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就能领先。不信的话可以到小学三、四年级调查一下,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教育上早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他的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那么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他就都没有,他很容易在学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再者,由于学前班师资水平较差,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恰当,特别容易在学习情感上对孩子形成消极影响,导致孩子厌学,让他们早早对上学这个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兴趣就是天才”,学习上什么样的“聪明”或“提前起跑”能敌得过“兴趣”两个字呢?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们将来表现在学习上的潜能和才智也来源于这两方面。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很多家长也许会说,我原来的想法也挺简单,倒没打算让孩子在学前班学多少东西,只是觉得在幼儿园是玩,学前班也是玩,学前班好歹还能学点东西,能学多少学多少。现在看来,即便是这样想,是不是也没必要把孩子送到学前班?

认为学前班“好歹能学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着当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理念性的错误,就是蔑视儿童的玩耍权。把玩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认为“学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是在游戏中进行。

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提出一个“最大胆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在儿童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 他强调的是应该让儿童尽情地游戏玩耍,反对用课程学习挤占儿童的游戏时间。就当前的学前班教学来看,无论你是否对孩子提出一个学习要求,只要把孩子送进学前班,这种环境就会对儿童玩耍权进行主动剥夺。

儿童越是年龄幼小,启蒙教育的急迫性越强,越需要一个好的智力成长环境。他心智发育的黄金时间被夺走一年,今后不知有多大的损失。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是6岁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怎能让这黄金般的时间变成一段锈铁呢。哪怕是什么都不学习的纯粹的玩耍,也要好过反儿童天性的“提前学习”。

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而不合适的“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变得平庸无才。反对“学前班”,实质上是反对不科学的、急功近利的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学前教育还给孩子。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学前班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