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义,就是以幼儿园之 “本”为基础的课程或是在幼儿园之“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程。“本”是指基础、现状、背景、实际条件等反映幼儿园现实的因素。因此,园本课程是指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使幼儿园教学适应本园特色的重要途径。园本课程的实践能凸现幼儿园办园宗旨,为幼儿园教学指明方向。园本课程的实践,能使教学更好的适应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能使教学指向特定的、具体的儿童,因儿童制宜。
(五)整体化和整合化
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的、认知的、行为的、情感的发展等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发展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不能以孤立地发展幼儿的某种机能为主要任务,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新纲要中,虽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相对的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但是在教育内容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要求“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从整体上要求幼儿园教育教学是全面的,包括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求幼儿园教育教学是整合的,各个领域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幼儿在活动中的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幼儿在与综合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知识、体验、态度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幼儿园的教学的整体化必须具有整体性地特征。幼儿园教学的整体化就是教学要满足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施加整体性地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
在幼儿园教学整体化的实践中,我们要克服一个广为存在的错误倾向。即幼儿园教学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表现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只关注通过教学儿童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几个字,会说几句英语,会念几首儿歌,而忽视了儿童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良好的意志品质,愉快地情绪体验都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动力因素,这些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新纲要在各个领域的目标,内容和指导要点中都强调幼儿的主体体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