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新功能
作文 09-212
06-06
诗歌小报: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主要作品有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等。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1]
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这些乐府诗中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部分更为新鲜活泼和艺术的魅惑力量。
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清商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通俗乐曲,许多民歌都配合这种音乐演唱。南朝的清商曲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类,民歌大多都属于这两类。“吴声歌曲”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地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等地。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因此,这些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汉乐府之多反映乡村生活不同。
诗歌小报:著名诗人及作品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称为诗仙享年61岁
经典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怨情》
白居易
(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谥号“文” 享年74岁。
经典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元稹
(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经典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
杜甫
(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自号少陵野老
被称为诗圣享年58岁。
经典诗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今夜州月夜,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经典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之涣
(688─742),字季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孟浩然
(689~740) , 汉族。本名浩,字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王昌龄
(690-756)字少伯,汉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维
(701-761),字摩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