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恋。。。
5月24日,台湾最高法院宣布同性恋者婚姻合法化,至此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到今天,世界对同性恋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很多国家都成立了同性恋婚姻的相关法案。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彩虹旗,知道LGBT (同性恋社群),更加宽容的看待这个特殊的群体。但是,还有更多的人不了解这个群体,对他们也并不宽容。
“好恶心!”
“艾滋传染这么快都是因为这些同性恋!”
“同性恋没有孩子,会让世界毁灭的”
“要是我家孩子是同性恋,就赶出家门,断绝关系!”
类似的言论和观点,我听过很多……很难去想象,在这些异样眼光下生存的同性恋人群,会承受多大的压力和痛苦。活成一个别人眼中的异类,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对于同性恋,我一直都是和异性恋一样看待。在我看来,同性恋和异性恋只是一个取向,除了性别,没有什么差别。也因此,我身边的同性恋朋友曾经说过,从我的态度中能看到平等,既不歧视厌恶,也不过度同情,而是真正的平常视之。这个态度的形成,与我之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上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个舍友就是同性恋。她的长相是偏向中性的帅气,人缘很好,男生和女生间都很吃的开,擅长打篮球,画画更是一把好手,高考失利后又通过艺考进入了中央美院,非常出色的一个人。虽然她的性取向与众不同,但相处起来就会发现,除了性取向,他们与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出色。我们经常会在电视的新闻上看到关于同性恋的报道,在影视剧中看到同性恋人的故事。已故的巨星张国荣、现任苹果CEO蒂姆·库克、台湾名嘴蔡康永、还有前几天刚宣布和男友婚讯的《生活大爆炸》谢耳朵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
同性恋,并不是什么特殊怪异的人,他们,只不过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罢了。
同性恋,是心理变态吗?一次,我问闺蜜:“如果你身边有同性恋,你会怎么样?”
“祝福吧,毕竟这个群体也很不容易。”
“如果,是你的孩子呢?”
闺蜜沉默了,过一会,她才轻声说:“不行,我接受不了。”
我又问一些身边的人,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
“我接受不了。”
“不行,要是真的,我会被孩子气死的。”
“这个不能治吗?能不能靠心理干预纠正过来?”
恐惧、厌恶、气愤……好像如果孩子是同性恋,就成为了一个怪物,一个异类,需要被纠正,被拯救,千方百计的导入正途。
身为同性恋,是孩子的错误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先天和后天。
先天的主要因素是基因,和生理上的染色体有关,可以通过DNA检测检查出来,这种性取向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先天的同性恋是存在的。
后天与家庭教育和创伤性经历有关。
1.家庭教育
有很多同性恋的形成是由于早期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可能会使子女形成同性恋,如一个女孩经常看见父亲对母亲家暴、打骂,对父亲产生恐惧和厌恶,成年后泛化到对所有男性产生厌恶,更愿意和同性相处。另外,没有塑造好孩子的早期性别意识也是同性恋形成的原因之一,比如男孩当女孩养,或女孩当男孩养,引起的性别意识倒错。
2.创伤性经历
创伤性经历是指经历一些让其痛苦的经历,而对异性产生厌恶或者回避。比如早期经历过异性猥亵、侵犯,或者失败的异性恋经历给其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为了回避这些带来痛苦的创伤性经历,就很可能会因此改变性取向。
谁愿意成为一个异类呢?
成为异类,证明着会遭受排斥、非议,人生会更加艰难和痛苦。
身为同性恋,不是孩子的错,恰恰相反,孩子才可能是被害者。
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恋同性恋在人群中的比例在5%左右,另外,双性恋也可能会找同性伴侣。同性恋,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同性恋呢?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
1.摆正心态,控制情绪
需要认识到,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也很难改变,它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些情绪的宣泄,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伤害,身为同性恋,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才是真正承受压力和痛苦最多的一方。来自亲人的情绪和反对会加大孩子的痛苦和压力,甚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和孩子开诚布公的谈一次,了解他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即使不支持,也不要过度的反对,激烈的反对只会加重矛盾和冲突,对于事实的解决并没有帮助。
2.避免逼婚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是同性恋时,会采取逼婚的手段。甚至错误的认为,结了婚,取向就能改过来了。然而,这种行为,只是在饮鸩止渴,更会伤害到无辜的伴侣。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同性恋骗婚行为,男性是高发人群。他们承受社会压力,隐瞒自己的性取向,找一个异性结婚,逃避社会压力。被结婚的女性,称为同妻。她们生活在边缘,被流言蜚语打压,为孩子忍辱负重,不敢大声申诉,数量庞大,年龄各异。不仅不能得到性生活上的满足,还要遭受冷落、漠视、家庭暴力。2015年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600万以上的同妻,超九成受过家庭暴力,其中38.7%遭受肢体暴力,15%遭受严重家庭暴力,37.6%遭受家庭冷暴力。
这种逼婚下形成的婚姻,对结婚的双方都是痛苦的。
人生有多种可能性,但人类的趋同性决定,少数人的群体总是是备受打压、非议和排斥,对于他们,痛苦和压力一直如影随形。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家庭的理解和包容是我们唯一能给他们提供的避风港。
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我们都能成为抚慰伤痛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