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等于家庭残缺?你只是没给孩子讲明白“离婚”这件事

06-14

收藏文章
你有哪些家人?你的家是什么样的?过去,我们常常见到的家庭是这个样子:一幢温馨的房子、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有时,还有一只狗或一只猫。

单亲等于家庭残缺?你只是没给孩子讲明白“离婚”这件事

你有哪些家人?你的家是什么样的?过去,我们常常见到的家庭是这个样子:一幢温馨的房子、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有时,还有一只狗或一只猫。

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常常不是这样。

有的孩子的确是和爸爸妈妈一起住;有的只跟爸爸,或者只跟妈妈住;有的还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待在一起;而有的孩子,甚至借住在别人的家。

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迁,家庭的形式也在逐渐转变,但是,受干扰的是非心让成年的我们,在无意中戴上了有色眼镜,并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了孩子。

所以,不知何时,我们认定了离婚家庭一定是残缺的,认定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一定要给予他足够富足的生活,认定了父母一定要足够强大,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英国作家玛丽?霍夫曼(Mary Hoffman)的名作《各种各样的家》讲的就是“家庭”到底是个什么样。

书中没有过多情绪,不谈是非,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简单、直接地描述不同的家的样子,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出“平等”“平和”和“尊重”,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大智慧,以及对世界深深的爱和慈悲。

它不说“贫穷”和“富有”,只说“有些小家庭住在大大的别墅里,有些大家庭住在小小的公寓里”;

它告别成人的定义,不提“同性恋家庭”,只阐述最本真的事实“有些孩子有两个妈妈,或者有两个爸爸”;

它不对残缺的家庭施以同情,只说“有些家庭,成员真的很少,只有两个人也能组成一个家庭”;

它也不美化,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还有些人,无家可归”。

如此,孩在轻松的阅读和温馨的绘画中,认识了不同的家庭,也认识了这个多元的、无需一分高下的社会。

然而,这仅仅是个绘本而已,真正对孩子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父亲和母亲。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离婚”“单亲”是一种残缺,那么孩子更难以从这个既定的事实中收获积极意义。

“离婚会伤害孩子”这一信念其实只立足于人们过去的经验,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害,但实际上,在一个吵闹不断的完整家庭中生活,还不如生活在一个平静的单亲家庭中。

出自单亲家庭的优秀孩子有很多,由于早期的心理学研究是在离婚根本不被社会认同的时期进行的,只考察离婚家庭孩子的病理特征,如焦虑、攻击性、抑郁等症状,因此也只能得出“离婚有害”的结论。

而如今,时代在变化,公众对离婚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离婚对于婚姻双方以及孩子的伤害,正随着社会的变化在慢慢减小,甚至对孩子也可能有积极影响,比如,从父母紧张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更加独立,对压力更能容忍。

存在即合理。原来,单亲父母无须感到愧疚,更不必刻意去“补偿”或“纠正”。再回头看“离婚”这件事,你还惶惑吗?

只有父母真正以宽容、开放的心,去对待贫穷、富有、同性父母、单亲等等异己的人和事,孩子才能懂得如何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才懂得如何不拘泥于偏见地独立思考,才懂得如何不设防、不区别地去爱,去追求卓越、体味幸福。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单亲家庭婚姻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