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力下降的症状 0-3岁宝宝听力异常的表现
幼儿健康 12-194
08-07
处暑节气宝宝注意事项
1、秋燥当心便秘: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降水少,宝宝容易便秘。一般宝宝满3个月后就应该进行定时的排便练习,培养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是因宝宝饮食结构不当引起的便秘,父母应及时进行调整,可以适量添加菜汁、西红柿汁、橘子汁等,或者喝蜂蜜水(宝宝满1周岁后添加),促进肠胃蠕动。若以上方法效果不明显,可以适量减少饮奶量,食用米粉、麦粉等辅食。如果宝宝已经添加辅食,可以多吃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比如菜粥、水果泥等。如果宝宝大一些,可以食用红薯和芹菜、竹笋等粗纤维蔬菜。
2、午觉有必要:
子时即23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这时阴气最重,睡眠质量最佳,滋阴的效果最佳。另外子时也是养肝胆最佳的时候。而午时即11点至13点,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稍作休息,即使不睡觉,也可以静坐,可以促进宝宝发育。但是要注意饭后不宜立即休息,否则影响消化,饭后半小时最适合。
3、饮食注意增酸减辛:
处暑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容易引起感冒。日常饮食最好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味料,多食猕猴桃、山楂、桔子等增加味酸的果蔬,多喝果汁、豆浆、开水。多吃新鲜的果蔬,可以起到生津的效果,比如胡萝卜、莲藕、梨子、甘蔗、枇杷等。另外可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乳制品、豆制品和鱼、受热、蛋类等,可以增强免疫力。上述食物可以煮粥、榨汁,或做成泥状给宝宝喂食,有助于幼儿肝肺的发育。
处暑如何护理好宝宝
1、每天多睡1小时: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1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专家表示,多睡1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2、不要过早给孩子添衣:
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晚上还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的市民,这时可以改吹风扇,避免感冒和关节痛。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孩子。看到季节变化,一些家长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这些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这时,应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3、别急着“贴秋膘”:
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宝宝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等。这一时期,还是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类、薯类、食用菌类等食物,少吃高热量、难消化的肉食。否则,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