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描写腊八节的诗歌

01-24阅读:356大字

有关于描写腊八节的诗歌,腊八节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一起看看有关于描写腊八节的诗歌,腊八节有关的诗歌赏析。
1

诗歌一

1.南歌子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宋·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同驾綵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昼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赏析: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北宋官员。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是苏轼至交,他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就是记载了他深夜不寐与张怀民共赏夜景的事情。这首词上阕写了欲与张怀民一同归隐的想法,词中的缑山是道家圣帝。相传西王母曾在此修炼,另外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他爱好吹笙,喜欢吹凤凰鸣叫的声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并跟随其修炼。后来,家人桓良终于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上等我。"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们来到缑山上,果然看见王子乔骑着一只白鹤停在山头。几天后,他才骑鹤飞走。而下片则写了腊八节的人间景象,暖阁清寒,希望两人的友情长久,故人他日不要相忘。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赏析: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纪念此事,人们在这天有喝粥的习俗。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牛迹重重。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感觉到了春天清新的气息。


3.残岁即事 其二

明·王彦泓

雪霁寒新腊八天,侍儿擎烛过妆前。

肉糜旧话重拈起,引得红腮一笑嫣。

赏析:王彦泓字次回,金坛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却仕途不济,命途多舛,这首诗写了腊八这天,大雪初停,与侍儿聊起


4.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明·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赏析:顾梦游,明末清初人,崇祯十五年岁贡生。平生任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入清不仕,以遗民终老。据文献记载,晚年为洲田所累,穷困自甘,以书易粟,求者成市。这首诗就写了诗人晚年腊八日这天在水草庵中的心事。


5.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赏析:自元代起,腊月初八食粥的习俗开始进入宫廷,皇帝在这天“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都把腊八粥作为赏赐大臣的节令佳食,因而在民间更加盛行。到了清代,朝廷腊八赐粥风俗更盛,规模也越加庞大。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公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读这首诗时可以想见当时皇宫施散腊八粥的场景。

有关于描写腊八节的诗歌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