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肛欲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意义

05-15阅读:1675大字

收藏文章
大概在2岁左右儿童开始在身体和意识上注意到自己的大小便这回事儿,并且在成人的协助下进行秩序层面的大小便训练。也就是孩子意识到拉便便这回事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时随地了,而是需要去到一定的地方,为此有的时候还需要等待一下。

肛欲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意义

大概在2岁左右儿童开始在身体和意识上注意到自己的大小便这回事儿,并且在成人的协助下进行秩序层面的大小便训练。也就是孩子意识到拉便便这回事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时随地了,而是需要去到一定的地方,为此有的时候还需要等待一下。之所以可以进行到这个阶段,基础是儿童的肛门括约肌神经发育逐渐成熟,可以受到意识的支配。力比多能量也就逐渐的从嘴巴转移到了肛门区域。

由于孩子可以顺利的到达洗手间,而且干净的排便,也就不再需要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或者夹在腿间,给他脱裤子,擦洗屁股等等一系列身体上的亲密行为。因此,肛欲期标志着身体照顾和喂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孩子此时可以完全的脱离母亲迈向自主性。

他有能力成为妈妈眼中的乖孩子,有能力完全靠自己做成这件对他来说非常重大的事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他此时创造了一个全能感的体验高峰,在这个背景下,孩子会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

这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在儿童马桶里拉过粑粑之后要自己去倒,而且尖叫着反对妈妈的帮忙,稚嫩的两手抱着装有大便的容器晃晃悠悠的跑到洗手间,然后对着自己的大便抱着很特殊的、好奇的表情,看来又看。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夸张的自信,还有她的主动性、好奇等心理特点。孩子可以隐约感觉得到这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然后被“拉”了出来,这是“我的”,所以她不允许别人去碰。这是“所有权”或者“物权意识”的来源。这个“物”随着孩子世界的开阔,也可能会迁移到礼物,金钱,及所有一个人认为本该是他的某些东西上去。

在精神分析的背景下对一个过于严厉,斤斤计较,对一些东西过份执着,紧抓不放的人,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有肛门性格的特点”,这个特点很类似于排便困难。中国有句老话叫“视金钱为粪土”,金钱本身没有价值,他是通过流通而为自身带来利益,而粪土更是通过放弃来滋养其他的生命。从这点来说两者都处于自己和身外之物之间,拥有它的人有绝对的掌控感。因此大多数人却舍不得丢弃。可以从更深的层面觉察一下,除了金钱,潜意识里面我们不能放弃的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所带来的名誉、权利、还是虚荣心的满足等等,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我们坚持要的又是什么?

一个绝对的控制感。恰是在肛欲期的儿童需要去获得的心理品质。

从粪便的拥有和放弃开始,孩子逐渐的开始区分自己的和他人,在这之前,他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孩子在排便训练中得到足够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他开始会尊重别人,并且涉及到个体化和界限的问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举个常见的例子:一个孩子拿着他的玩具在草坪上玩儿,另外一个比他小点的孩子过来伸手就夺他的玩具,这个孩子不愿意,而妈妈却以大让小为由让他把玩具给了弟弟。那这个小孩子学会了什么呢?下次他可能也会去抢别人的玩具,或者他在妈妈的无私下总是让着别人。如果这个妈妈一直这样引导孩子和他人的交往,这个孩子就无法建立一个所有权和界线,同时在人际关系中会缺乏一个健康的竞争意识。也许他在意识层面知道你我之分,但在内心深处,他没有一个人际间的界限,他不是想要争夺别人的东西,就是对他人过于忍让。因为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孩子也不知道何为尊重。

教育界称3岁左右的这个时期为规则期。这个时候孩子进一步的脱离父母,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开始和别的小孩玩,会遇到许多在身体和交往层面的冲突,这时父母也开始给孩子一些指导,这些指导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去适应外界社会的,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规则。

我们回到刚才那个抱着大便去厕所的女孩儿说说如何实施指导。那位妈妈的处理是跟着孩子让他一人到洗手间,然后帮孩子掀开马桶盖,和她一起把大便倒掉,冲水,刷大便器然后放回去。这过程父母给与了协助,但对孩子来说又像是自主的完成,过程中儿童既有控制感,同时也和家长建立一个尊重又独立的关系。在今后这个关系的模式也会迁移到孩子和老师,孩子和领导,以及所有象征规则和权威的关系当中。这是在肛欲期所形成的超我道德感和权威的概念。

但我们也会看到另外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叛逆,完全不听老师的话;而有的孩子又很乖巧顺从,完全按照老师的命令去做。第一个孩子实际上是完全的反抗权威的,他可能之前总是被严厉的批评,很压抑,所以待他有力量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而后一种孩子呢,他害怕权威及错事情以后受的惩罚,所以就变成了非常顺从。。。

肛欲期大概会涉及到以上所提到的自主性、自信、尊重、规则、界线、超我和权威关系等概念,篇幅有限在此只是简要说明。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矛盾情感。

孩子的大小便还远远离不开母亲的照料,如果她对孩子感到满意,排便就会处于一种令人愉快的氛围中,如果孩子弄脏了裤子的话,他可能会被责骂。这是孩子在接受大小便训练时遇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情感。

脏乱的排泄行为使得母亲不得不去帮助孩子,但由于触摸和摩擦带来身体本能的满足和快乐,拉裤子的孩子可能会一边遭受着妈妈的指责,另一边在身体上体验着快感,这种直接深刻的身体本能的享乐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它并不会被我们理智上“我错了,不应该感到快乐”的意识所压抑下去。反倒这个享乐的感受会和受挫败的、羞愧的情感体验混淆在一起,组成了“施虐和受虐的关系”,或者“痛并快乐着”的矛盾体验,这种场景构成了孩子的矛盾情感。

或许我们成人也常会体验到 一种即想要,又害怕要会马上又把念头压抑下去的感受。

这个时期的孩子前所未有的想争得一种控制感,他开始不像从前那样听话,他甚至可能用一些权谋和父母对抗。

刚才我们说到,孩子不随地大小便,做的好,父母就会夸奖他,他没做好父母就会批评他。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对父母满意,他就会听父母的话,服从父母的意愿去厕所大小便;如果孩子常被父母批评受委屈,那么他可能通过故意拉裤子上反过来惩罚父母。因为这样一来父母不得不给孩子换裤子,洗裤子,而且孩子可以重新体验到被照顾的快乐。

这种关系也有可能会发展到学习关系上,许多厌学的孩子就是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而造成的,包括和老师的关系也是这样,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努力的去学习哪门功课,也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惜放弃自己所爱。所以我们常说,孩子和学习的关系,其实就是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翻版,如果想要孩子端正学习态度,那么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亲子关系。学习和大小便一样,都是孩子送给父母的礼物。

我们最后分享一下多尔多的“肛门阉割及符号性生成效应”(注:在精神分析中“阉割”是一种象征层面的操作,它并不触及身体,而是在精神层面对孩子的一种禁止和欲望的升级。肛门阉割,表示在这个时期对肛门享乐的一种禁止。)

多尔多认为,肛门阉割首先造成了孩子与母亲身体的分离,通过身体的自愿独立性,孩子可以从吃饭、穿衣、洗漱和大小便方面在身体上全方位的照顾他自己。安全而独立的感受让孩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自主的人”。

孩子通过控制括约肌,获得了控制内外的能力,控制自己姿势和活动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控制其冲动,因此也控制了他的力量和攻击性。他逐渐可以区分出做和说,想象和现实,知道什么是他的,什么是别人的。

这个时期逐步成长的独立性使孩子成为一个社会和社交的存在。把孩子推向了更为广阔的关系当中:与父亲的,与兄弟姐妹的,和与同龄的其他孩子及成人的交流关系。

这个阶段同样是通过语言的禁止来完成,肛欲期看似是对“脏乱“的禁止,但更广泛的说,是对”“恶”的禁止,不要伤害他人及动植物。更为普遍的人类法则被建立:对谋杀和破坏的禁止。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禁止的符号性生成效应是控制自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如果口腔阉割可以抵达语言,那么肛门阉割,使孩子成为一个尊重他人、可以和他人共存的生命体,一个有用的、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个体,会理解他自己某天可以拥有他在父母那里体会到的能力。”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