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

05-18阅读:1600大字

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在幼儿园上学哪些是要学会的?宝贝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不免兴奋又忐忑:上幼儿园的宝贝,会有怎样的成长呢?他能从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在幼儿园上学哪些是要学会的?宝贝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不免兴奋又忐忑:上幼儿园的宝贝,会有怎样的成长呢?他能从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有的爸爸妈妈希望幼儿园能多教些东西,最好是双语教学,琴棋书画幼小衔接课程一样不落;有的则希望幼儿园以“玩”为主,让宝贝享受单纯、快乐的上学前时光,在玩中成长。

到幼儿园学“生活”

真心爸妈偏向后者。我们不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好的英语、多少才艺,能认多少字,学会做什么难度数学题,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在一个愉悦、有爱的环境中,完成他们初步的“社会化”过程,学到对他们未来成长更加重要的那些东西——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合作精神、韧性(宽容、忍耐、妥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面对生活的开放性和了解生活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才会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独立面对生活,既乐于有益社会和他人,也能在纷繁社会生活中保有“自我”、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快乐的成人。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关键阶段。

他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才艺并不重要,那些知识他未来都能学到,那些才艺,他到成年后还有无比多机会可以开始学习。但在幼儿园年龄段应具备的社会化意识和能力,当时没有学到,过后很难弥补,并且那些意识和能力的缺失,会在未来的小学、中学阶段,成为孩子成长中诸多问题和困扰的源头。

从这个意义上讲,送孩子去幼儿园,不是让他去学知识和才艺,而是让他去学习“生活”的。

幼儿园带给孩子的生活能力

1、与人相处

上幼儿园前,孩子接触到的“他人”非常少的,而且这些他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姆阿姨,几乎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的,在院子里一块儿玩的小伙伴,也只是在各自照顾者的悉心呵护之下,做极其有限的互动。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会很容易将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认为万事万物都应该为我转动,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很难发展起来。

进入幼儿园,孩子会接触到更多“他人”——老师、保育员、同班小朋友、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孩子需要接受这些以往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互动,建立符合幼儿园规则的关系。

这些,对于孩子,是全新的课题。孩子需要在这个过程中:

重新定位自己——哦,原来我不是世界的中心;

学会定位他人——她是老师,我需要遵从,她是小朋友,我们不能互相争抢;

学会理解他人的表达和正确表达自己——老师这么要求我,我应该努力做到,我有什么要求,要和老师好好说,不能像对爸爸妈妈那样哭闹

在幼儿园,孩子慢慢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学会与生活中这些新角色的“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出最初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2、适应集体生活规则

在自己家里,生活细节上,大人配合孩子的时候居多,每个孩子也会建立起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在幼儿园,面对那么多孩子,老师完全没有办法做到适应每个孩子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幼儿园需要依赖集体生活的规则才能正常运转:

什么时候吃饭;

如何吃饭;

上厕所怎么排队;

什么时间要洗手、什么时间喝水、什么时间午睡

上课时小朋友们该怎么做;

园外活动时小朋友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孩子们在适应这些规则的过程中,会逐渐建立统一、轮流、秩序、等待、遵从等意识,这些意识,会深深扎根在他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未来的行为规范的一部分。

学会适应这些规则,就是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些规则,他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会过得相当困难;如果连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都不能适应,上小学后也很难适应学校的规则——他很可能成为让所有老师烦恼的“问题”学生,既令别人困扰,自己也享受不到高质量的学校生活。

3、合作

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需要互相合作——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在游戏中承担不同角色,在这些合作活动中,孩子们会培养出初步的合作精神:

懂得一些事情,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来做;

懂得大家一起做事,有时需要步调一致,有时需要分工合作;

懂得在大家一起做事时贡献自己的力量;

懂得给他人支持也接受他人的支持;

懂得配合别人也接受别人的配合;

懂得自己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需要做配角。

孩子在幼儿园建立起的合作精神,对于他未来上小学、中学、大学、进入社会都非常重要。

4、韧性——宽容、忍耐、妥协、坚持

我们不会对孩子做什么“挫折教育”,但是很关注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起,就培养出一定的“韧性”,或者叫“弹性”:

宽容:明白他人和我不同,我不能期待所有人的行动都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学会不吹毛求疵,不睚眦必报。

忍耐:明白幼儿园不是自己家,不能什么都由着我自己,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收到一定的约束是必要的,而不是不可忍受的。

妥协:明白自己不是幼儿园唯一的宝贝,和小朋友相处,不能处处抢先、时时要尖,要做必要的妥协、让步。

坚持:一些活动自己可能感到困难,但不能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需要坚强、坚持,慢慢适应自己以往不擅长、不胜任的活动。

说这些,可能会让一些孩子还没上幼儿园的爸爸妈妈感到沮丧——我孩子在家里是宝贝,上到幼儿园又要宽容、又要忍耐、又要妥协、又要坚持,岂不是去受委屈去了吗?

但请理性地想想,成人生活在社会中,是否也需要这些韧性,去应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孩子容忍度低、脆弱、该让步时不懂让步,该坚持时不能坚持,他未来要面对多少困境?

5、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在幼儿园,还需要做不少自己照顾自己的事——擦完手挂好自己的毛巾,喝完水放好自己的水杯,吃饭时把自己喂饱,午睡时给自己换上睡觉的衣服,睡醒时再把衣服换好,活动时摆好自己的小椅子,有时还需要帮老师从玩具柜中取出玩具和收好玩具,去上幼儿园时把小书包放到自己的小格子,放学时再背好自己的小书包。

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日常活动,它们都是很重要的“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训练,孩子能自己把这些小事情做好,上学后就很容易学会照顾好自己的书包、自己记好作业并完成作业。上幼儿园时在这些小事情上有困难的孩子,上学后会有更多困难。

6、了解生活

幼儿园生活本身,就与家庭生活不同,孩子适应并享受幼儿园生活,就是一种开放的、学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时如何生活的姿态和能力。

而且,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会培养孩子的开放性,也让孩子更多了解生活。比如真心爸妈觉得两个孩子在幼儿园收获最大的几项活动:

每周的园外活动:幼儿园会带孩子们去博物馆、科技馆、公园、郊区养殖园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孩子们会看到无比多有趣的事物,还培养出后来这么多年爱去博物馆、科技馆的习惯。

每学期的采购活动: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带孩子们去附近的超市,告诉孩子每人可以买几块钱的零食,然后让孩子自己挑选。这让孩子既学会自己买东西,也建立起金钱、预算的观念。

各种节日的手工制作活动:母亲节父亲节给妈妈爸爸做小礼物、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打月饼、元宵节包汤圆。这些活动的意义,都远远不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那么简单。

爸爸妈妈能帮到什么?

对于一个身心发展正常、爸爸妈妈能给与正确引导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出这些能力并不困难。

爸爸妈妈能给予孩子的引导包括:鼓励孩子配合老师的要求;鼓励孩子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当孩子有不喜欢上幼儿园的表现时,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每天和孩子就上幼儿园斗智斗勇斗狠;当孩子表示被小朋友欺负时,了解真实情况,认真分析是不是孩子和人相处能力的问题;当孩子在幼儿园遇到吃饭、穿衣等生活上的困难时,在家里帮助孩子做些提升生活能力的训练……

但也有爸爸妈妈,并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就认为是别的小朋友欺负自家孩子;老师给孩子一些建议,就认为是老师不喜欢自家孩子;每天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而不关心孩子“体验”到了什么;只关心孩子的英语、才艺、认多少字、会做多少题,而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好好生活等等等等。

这样,不但孩子的上述能力,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也很可能困难重重。而在幼儿园没有培养出这些能力的孩子,等到了小学,他仍然可能极度自我、唯我独尊、不守规则、不会了解和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同学相处矛盾冲突不断。那样的话,爸爸妈妈不免就常常焦头烂额了。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